通过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深入研读《中国共产党简史》第五章第六章,我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行了回顾思考,下面结合我本人的思想和工作实际,交流一下心得体会。
旧中国经济本就极其落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和国民党反动派反人民战争更使它遭到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国民经济成为摆在党和人民面前的紧迫任务。农业方面,在发扬农民个体经济积极性的同时,逐步推动个体农民之间的劳动互助,集中力量治理淮河,修建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等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工业方面,重点恢复国计民生急需的矿山、钢铁、动力、机器制造等行业和主要化学工业,同时恢复和增加纺织和其他轻工业生产,有计划地新建了一批骨千企业,逐步建立起相对独立完备的工业体系;交通运输业方面,整个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共投资17.7亿元,占到当时全国基建资总额的22.6%,基本恢复铁路网,重新连接华北华南;贸易方面推动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逐步发展壮大;同时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事业方面除旧布新,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通过学习这一段历史,我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有了更深体会,决心在今后工作中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因势而谋、顺势而为,牢牢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发展中国,这就是这段时期历史的规律和大势。在学习中发现一个细节引人深思:成渝铁路,早在清朝末年就筹资准备兴修,拖了近半个世纪未能完成,新中国成立仅用两年就建成通车,新中国速度,生动展示出党和人民改天换地的磅伟力,充分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通过以史为镜、以史明志,学史增信、学史明理,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当代中国革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精华。我们要学懂弄通做实科学理论,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新发晨格局,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坚决完成好X当先锋、率先转型出型的使命任务。
二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新时代实际问题的能力。回顾党在建国初期恢复农业经济的主要措施,发挥农民个体经济积极性是最基本的政策。农民是最实际、最懂得算账的,今天我们要推进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就要探素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调动起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和普通户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回顾党在建国初期恢复交通、贸易和工业经济的主要措施,有计划地新建一批骨干企业和项目是最基础的工作,这对今天我们率先转型出维型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聚焦“六新”求突破,重点抓好活性炭新项目的上马,抓好一批康养旅游和工业技改项目的实施,大力培育康养产业、先进制造业、固废利用产业,逐步把基层干部群众的思维观念从资源依赖中更好地解放出来转变过来。回顾党在建国后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丰功伟绩,可以说我们党从来不缺少社会革命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今天我们全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也要紧紧把握住深化农村改革这一关键环节。其实最近两年市县都相继出台了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的改革举措,出台了盘活农村集体土地资源、招商引资要素保障等一系列重大的文件而且我们党新时期的整个改革就是从农村发起的,农村本身就具有改革的基因,又有改革的现实必要性和广阔空间;所以我们要用好市县优惠政策,从人、财、地各方面着力深化农村改革,盘活各类资源,加快招商引资,为乡村全面振兴开发和补足源头活水。
三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从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坚持人民至上,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和同志们一起,通过调查研究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无穷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正确的决策和意见,然后再通过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动员群众,推动XX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为建设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型城镇作出应有的贡献。
以上心得体会,请同志们多多批评指正。
【中国共产党简史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