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决策部署,进一步突出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作用。据央视报导:中央政治局10月16日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作为党的干部要按照“规划纲要”唱响双城记、建好新时代经济圈,合力推动国家战略决策实施。通过主动把握大局,肩负新使命、抢抓新机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暴发,当代国内国际环境正发生着复杂而深刻地变化。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打好绿色高质量发展主动仗。建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从而拓展从大西南到大西北以至华中、华南等全国性的市场空间,优化、稳定其中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一定要树立一盘棋思想、一体化理念,健全合作机制,打造区域协作高水平样板,联手形成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应注重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导地区和部门找准融入服务于大战略的方位及重点,鼓励并支持社会各界深度参与。
共建“一带一路”,建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围绕彰显区域特色优势,发展高标准市场体系包括一流营商环境,就要让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带动我国中西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树起重要增长极与新的动力源。应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不断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应科学处理好中心与区域关系,使城乡统筹发展由外延扩张向优质高效内涵提升转变,以点连线带面、均衡侧重发展,协同周边地市县打造出一体化的“大成渝都市圈”。
【篇二】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6日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要打造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要把它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和标志性工程,集中各方资源力量,推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在产业发展、开放合作、城乡融合与公共服务等领域先行先试、率先突破。
紧抓高质量发展,围绕转型做好升级文章。打造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要有全球眼光国际视野。俗话说:“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够看得更远”,只有将格局放大,将眼界打开,才能站在更高的层次做好升级文件。想要实现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融合发展,打造一流的城市,提升其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和国际接轨,从配套设施到服务的提升都需要高质量的升级转型。只有在依托原有优势的前题下,加快创建内陆自由贸易港,打造国家级内陆临空经济发展示范区,充分利用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契机,通过承办高水平国际商贸和高等级国际赛事活动,让转型升级紧扣国家标准,高质量发展。
紧扣产城融合主题,围绕品质做好提升文章。要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不能够一只脚跑路,决定一个城市品质的一定是那根“最短的木头”,因此要在强化优势的同时对短板的加强,农村和城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城市发展不能脱离农村,更不能孤立农村,而农村的发展也不能背离城市,做一个孤军奋斗者,将城市和农村有机结合,不断加强产城融合。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定设立成都东部新区并作为省级新区,就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都东进、重庆西扩”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入贯彻。而成都提出的“一山连两翼”城市森林公园的发展理念,就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通过深入推进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构建形成相对完整的绿色空间系统,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秉承山水丘陵特色,传承发扬巴蜀文化基因,更好展现天府风范、山水风韵、时代风尚,让城市与农村的品质真正得到提升。
紧密民生实事工程,围绕福祉做好百姓文章。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让群众更好的生活,是为了满足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做好成渝经济建设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增强。因此要做好成渝经济发展的工作,不仅仅要突出重点和中心,更要不忘根本,在发展中紧密结合民生工程,将群众关心和关切的实事融合到发展和品质提升中来,通过不断完善的民生实事增强群众的参与性提升群众的幸福值,当前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高起点谋划规划,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编制好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推出的一批具有支撑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以高质量推进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抓紧架起新区路网骨架,增强新区产业核心支撑,同步推进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领域项目,探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建设,打造高品质宜居新区。就是要通过这些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和高效率的政务服务质量来强化百姓的获得感,让成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座看过就不想再走的城市”“一座住下就深爱终身的城市”“一个百转千回也不愿错过的城市”。
【篇三】
“定位更高,要求更高,目标也更高。”10月17日,谈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宏观经济组副组长丁任重用三个“更高”来描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全新定位。(10月19日《四川日报》)
近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相比起今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的内容,这次“两个有利于”的表述,新增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意义,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不可替代。
用“定位更高,要求更高,目标也更高。”这三个“更高”来描述和强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新格局中的重要作用,是全面落实新时代西部大开放战略部署的使命担当,更是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率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更高质量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注入活力。
更高定位。要站在整个国家经济体系可持续发展角度来布局,从地理位置看,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是东部沿海地区,而成渝地区地处西部内陆地区,新提法则释放了两个重要信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更加重要、区域功能更加高级。其发展潜力大,能与东部发达地区形成优势互补,就能在“双循环”特别是内循环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要求更高。要站在国内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来看,要坚持产业分区、集约发展、集群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心西移,建设国际开放合作新门户,积极打造成渝相向发展新兴极核,使成渝地区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更高目标。要站在全国的角度去谋划或行动,才能实现“带动全国”的目标。成渝地区生态资源优越、山水资源富集,为高质量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供了丰富的地形地貌和优良的生态本底,两地共同建立长江上游联防联治的水环境管理机制,联合推进河长制,开展环境检测合作,共同争取国家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长江上游长期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工程。这将全面提升重庆主城和成都的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提升重庆和成都两大城市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让区域协同发展迸发出更大活力,深度参与国内大循环,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实现“带动全国”的效应。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时评三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