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城关街道坚持企业至上理念,全面推行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创新“温度+速度+力度”服务,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提劲。
一、抓服务模式创新,确保专员服务有“温度”。一是精准建立服务台账。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围绕街道“四上”企业、县级重点项目,综合考虑发展潜力、高新技术性、成长性、亩均效益等因素,筛选了X家企业、X个项目作为城关片区重点服务对象,建立服务企业工作台账,由X名服务专员“一对一”包靠,通过市、县、街道三级联动,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全力当好服务企业发展的“店小二”。二是全面摸清企业情况。按照“有事必应、无事不扰”原则,实行微信电话常态化联系、现场办公一个月一次、特殊事项随叫随到“三项”联系机制,各服务专员立足服务职责,深入企业现场和项目一线,全面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安全环保、项目需求、产品市场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随时掌握企业发展状况和诉求动态,形成个人服务企业工作日志和问题台账,明确服务重点和帮扶方向,精准解决企业问题。三是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定期组织开展业务知识专题培训,全面提高服务专员专业水平,实现“专员+专家”的身份转变,解决服务企业“本领恐慌”问题。目前,已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企业技改、惠企政策解读等各类培训15次,发放《惠企扶企政策汇编》、《服务企业手册》、《公共法律服务手册》等政策文件1600余份。
二、抓重点问题解决,确保专员服务有“速度”。一是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对大地汽配等5个县级以上重点项目和博创重工等28个“百企扩能”项目,由服务专员全过程盯靠,问题发现在一线、解决在一线,确保项目建设高效推进。目前,年初确定的重点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X亿元;
X磁电入选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X卫品、X重工入选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X酒业等3家企业入选市专精特新企业。二是解决企业资金难题。针对部分企业反映的融资需求,探索运用价值重置、过桥担保等多种方式,推动解决融资问题。今年以来,累计召开银企对接会议5次,“一对一”进企业开展定向对接16次,帮助6家企业协调过桥还贷资金支持XX万元,为12家企业提供担保1.1亿元,有效破除了企业发展的资金壁垒。三是强化人才保障。针对一季度企业普遍反映的用工问题,街道先后召开3次企业用工专题会议,摸清辖区企业用工需求底子,建立工作台账,先后在龙泉小街、谭马社区等地举办企业用工招聘会6次,帮助23家专员包靠企业招工XX人;
并与潍坊技师学院、XX工业技师学院等职业院校对接,为15家企业招聘焊接工、车床工等一线技术人员XX人。围绕解决企业研发人员缺乏、高端技术人才对接引进困难等问题,积极帮助企业联系相关科研院所,以企引所、资源共享,新增产学研合作企业12家,帮助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9人,青年人才492人。四是抓实风险防控。聚焦安全环保重点领域,做好服务企业的安全督导员,制定服务企业监管示意图,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分门别类标明企业风险点,建立台账,逐条整改,同时聘请专业力量,深入企业排查隐患,帮助企业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目前,共检查企业380余次、发现隐患425项,其中,聘请专家检查51次,整改隐患392项,其余限期整改。
三、抓体制机制保障,确保专员服务有“力度”。一是创新“三个一”服务模式。围绕解决服务企业“怎么干”“干什么”问题,推行“一表一图一张纸”工作模式,制定了服务企业专员问题收集登记表、问题处理流程图,印制服务企业明白纸,将专员职责细化为任务清单,压实工作责任,让专员更“专”,切实提升服务成效。二是健全“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突出解决问题这一根本,建立健全问题收集、问题解决、督办落实3项工作机制,依托“潍企通”平台,实行“一企一档”,推行“征集-研究-转办-解决-反馈”的闭环式管理模式,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将“单兵作战”升级为“团队服务”,确保流转环节衔接顺畅,实现问题解决全过程检测、全过程精准化服务,确保问题高效解决。三是完善协调考核机制。建立月调度制度,发挥街道片区联络员作用,为市县两级服务专员做好“向导”,协助各片区组长,定期召开服务专员调度会,及时了解服务企业开展情况、问题动态和解决进度,全力支持服务企业专员工作。目前,已组织召开服务企业专员调度会5次。制定《服务企业考核办法》,把服务专员发现和解决问题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考核,对服务企业专员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不断提升服务效能。
【城关街道创新“三度”服务赋能企业发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