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央纪委机关、中组部、国家监委、教育部、全国妇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家风是父母的叮咛嘱咐、是装满温情的陈年佳酿,是延续传统的精神薪火,是永不磨灭、代代相传的灵魂信念。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小”家风有大作用,要切实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让优良家风于无声中涵养精神力量。 厚植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让优良家风成为滋养文明的精神沃土。“家庭不止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 总书记这样强调。家庭是人生旅程的起点,拥有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是家庭教育的宝贵财富,关系着孩子能否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能否迈好人生第一个台阶。要注重家庭美德的培育,将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精髓,如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等赓续传递下去,更要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核,从个人、从家庭做起,坚定社会主义家国观,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将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让美德厚植于每个家庭,不仅为家庭美满、生活幸福铺垫累土,更为实现中国梦激发文明风尚力量。 弘扬风清气正的家庭传统,让优良家风成为干事创业的精神指针。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家风连着党风和政风,继承和传承风清气正的家庭传统,向来是共产党人的坚定选择。毛泽东的“家风三原则”是: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周恩来夫妇没有给亲属留下一砖一瓦、一钱一物,却留下了淡泊名利、自立自强的家训。焦裕禄始终告诫女儿:“书记的女儿不能高人一等,只能带头艰苦,不能有任何特殊”。无论何时,清廉都是对家人最好的馈赠,正直都是对子女最珍贵的教育,这些红色家风穿越时空、历久弥新,不断焕发感染力与生命力,为接过接力棒的下一辈人留下干事创业的精神指针。 培育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让优良家风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神支撑。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家庭不仅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客体,更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意见》中要求,要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吸引群众走出“小家”、融入大家。注重“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体现出我们重视优良传统的文化自信,映射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和观点,彰显出国家治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中国智慧。要切实培育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夯实基层治理的根基,让具备良好家庭美德的个人,不断接受生活礼俗教化、民俗民约约束,更能在基层自治中明是非、辨善恶,更能积极参与家社联动,让个人将家庭美德转化为公民道德,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精神支撑。 德润人心,相沿成俗。传承好家风,培育新风尚,在润物无声中为社会兴旺、民族复兴注入不竭的精神力量! 相关文章【《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