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从小他们总喜欢问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年级的增高,孩子们的“问题”却越来越少,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与师生间的融洽和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无关系。
教学中,教师不能引导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甚至有意或者无意地压抑学生好问的天性,致使学生产生了胆怯的心理。学生怎么敢疑,长此一往,他们又怎么会疑呢?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从我们的课堂模式、师生关系等方面去改变,以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去生成问的念头。为此,我们就必须帮助他们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营造出一个宽松活泼的课堂,让学生在尊重、理解、和谐,又有着人文思想的学习气氛中,战胜胆怯的心理,学会发问,去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当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创设一个平等、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就足以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时间长了,学生就不会对老师畏惧了。特别那些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你多倾入一份爱心和耐心,他们就会少一些紧张、胆怯、甚至自卑的心理,他们在数学课堂里就会心情舒畅,就能够比较迅速的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因此,融洽的课堂、合适的教学方式,是孩子敢于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的客观前提。
我的一个同事在教授“生日快乐”一课时,他先和学生聊过生日。这一过渡,课堂气氛就活跃了,学生也放松了。顺势,他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一方问另一方答,互相猜测对方的生日,比一比谁用的问题最少就可以猜测到对方的生日。学生在这样的宽松环境下积极动脑,连那些平时在课堂上很少有所表现的学生也变得异常的踊跃。不知不觉中,一堂精彩的数学课就结束了。
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想问敢问,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试想,当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并进而体验到向同学提问是一种愉悦的学习方式后,他就会不断地尝试,不知不觉中他就会向老师、向书本提问了。
【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