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基本概况1.1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上肖乡位于镇原县东南部,地处两市(庆阳、平凉)三县区(西峰、泾川、镇原)六乡镇(肖金、荔堡、洪河、屯字、太平、上肖)交界处。全乡共辖11个行政村,103个自然村,8006户,36558人。全乡总面积16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641亩,其中塬地44500亩,川地940亩,山地940亩,人均耕地2.1亩。1.2历史沿革
上肖乡始建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时称永乐乡;
1953年化为上肖区;
1956年,将上肖区改为基关乡;
1958年春改为上肖乡,同年十月,将上肖乡并入屯字公社;
1961年6月,改为上肖人民公社;
1983年12月,改为上肖乡1.3自然条件
1、气候
上肖乡年平均降雨量520毫米,年平均气温8.7℃,全年无霜期285天,自然条件相对较好。
2、地形地貌
上肖乡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属于黑垆土类,平均海拔1200米。1.4资源条件
劳务产业:全乡共输出劳务1.12万人,总收入4480万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9.3%。
苹果产业:全乡累计果园面积27522亩,其中挂果7560亩,果品总收入达到1512万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
规模养殖:建有大型养殖场5个,规模养殖户达到520户,大家畜存栏9900头,总收入990万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1%。1.5社会经济概况
2008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25万元,招商引资达到972万元;
粮食总产量完成19170吨,人均产粮1048.7斤;
财政收入完成210万元,占计划任务124万元的169.35%,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66元。第二章规划总则2.1规划背景
1、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推进
国家对西部开发高度重视,逐步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支持西部发展。近年来,西部发展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今后发展步伐将会继续加大,因此上肖乡将面临新一轮发展时期,经济的增长、规模的扩大、职能的转变等问题也随之而来,这就迫切要求编制新的规划指导城镇发展与建设。
2、现实需要
上肖乡小城镇建设步伐缓慢,非公经济发展层次低,规模小,街道脏、乱、差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基础设施仍然滞后,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
财政形势依然严峻,财源建设步伐慢,人民收入有限。
随着上肖乡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力量不断增强,使上肖乡原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等方面不能适应目前的发展形势和要求,因此,迫切需要重新编制上肖乡总体规划,以指导城镇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建设和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全乡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2.2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6—98);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8、《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9、甘肃省印发的《关于加强“5.12”汶川地震后我省城乡规划编制及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抗震设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10、《庆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
11、《庆阳地区城镇体系规划》(2001年);
12、《镇原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25年)2.3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2009—2025年。近期为2009—2015年;
远期为2016—2025年。2.4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在原镇区的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充实发展,东至乡政府后深沟、南至上肖幼儿园南200米,西至北庄新居民点,北至上肖粮库北侧200米,总面积为165.52公顷(2482.8亩)。2.5规划指导思想
1、充分发挥上肖乡的区位优势,扩大镇区规模,完善镇区功能,强化镇区的中心作用,加快城镇化进程。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依托,立足上肖乡镇情和特点,统筹兼顾,全面规划,进一步增强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全镇经济高效、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4、规划充分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合理确定城镇规模,妥善处理镇区建设时序与规划空间合理发展的协调关系,使规划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的弹性,并保证镇区发展的持续性;
技术指标力求先进,确保规划对镇区长远发展的有效引导和控制。
5、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坚持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走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内涵与外延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6、按照“一圆三模式”方式进行城镇人口的预测和城镇空间布局。2.6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
2、人本主义原则:一切从人的基本需求出发,体现人文关怀。
3、市场经济原则:按市场原则进行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和设施建设。
4、环境优化原则:切实改变城镇的环境形象和环境面貌,优化人居环境。
5、灵活创新原则:不拘泥现状和固有模式,因地制宜,灵活创新,但求实效。·2.7规划重点
1、从城镇发展战略的角度确定镇区发展方向。
2、明确城镇性质,拉开镇区骨架,进一步优化镇区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
3、完善道路系统,加大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改善和提高全乡人民生活质量与环境质量。
4、确定旧镇区改造和用地调整的原则、措施和实施步骤。
5、对中心地区和其他重要地段的建筑高度、体量、体型、色彩提出原则性要求。
6、加强实施规划的政策建议。第三章城镇发展规划3.1发展条件分析
1、优势分析
(1)区位和交通条件优越
上肖乡地处镇原县西北部,东临孟坝镇,西靠马渠乡,南壤开边镇,北接三岔镇、方山乡。
(2)土地资源丰富
上肖乡现有农业人口36558人,全乡总面积为168.2平方公里,土地资源丰富,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科技的普及发展,每人可承担分解耕地数量加大,会解放更多的农业劳动力。
(3)劳动力资源充沛
上肖乡属于劳力输出乡,在纳入城区发展范围后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相对于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而言,上肖乡劳动力资源具有数量上相对过剩、价格上相对低廉,有利于争取发展的先机,比较优势会相对突显。
2、劣势分析
(1)工业处于初级阶段,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业附加值低,生产效益低。
(2)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滞后,致使要素集聚、服务业发展等方面都受制约。3.2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规划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城乡一体化,农业机械化,农村城镇化。
2、经济发展目标
1)农业实现科技化。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实现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突出科技推广,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高产优质作物面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建设,同时抓好“苹果、养畜、劳务”三大产业格局,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力争使农业生产上一个新的台阶。
2)工业实现现代化。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投资环境,吸引资金投入。
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
通过资源整合,着力培育布局科学、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产业园区,推进乡域经济的集约发展。
至规划期末,实现宏观产业结构合理、人均收入高、生活质量好的经济发展目标。
3、社会发展目标
(1)发展和普及三年学前教育;
优化义务教育,保证适龄少儿都能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
改善办学条件;
至2015年全乡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2)全面实行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人口自然增长率近期控制在6‰,远期控制在5‰。
(3)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提高乡、村级道路网的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形成安全、高效的供电保障。
(4)完善医疗卫生网络,完善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社会和医疗保障覆盖率达到100%
(5)加强城镇的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发展和扩大群众业余文化团体。
4、城镇建设发展目标
(1)确定合理的镇区发展方向,妥善处理好老镇区与新发展地区之间的关系,按照节约用地的原则调整用地,形成镇区良好的用地布局结构。
(2)建设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协调配套的基础设施,供电、邮政、电信、供水、绿化、环卫等设施确保达到国家的定额指标。
(3)居住用地集中成片,建设交通便捷、公共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根本改善居民的居住水平。
(4)建设现代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设施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5)严格控制各类污染指标,保护城镇良好的生态环境。3.3产业发展战略
1、产业发展原则与目标
(1)产业发展的原则:以农促工,以工带农。
(2)产业发展目标: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上肖乡产业发展具备一定发展基础,形成了农业、养殖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
2、第一产业发展战略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现代市场农业并加快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基地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农业生产的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农业由弱质产业向强质产业的转变。重点发展苹果等种植业,牛、羊等草畜养殖业,以及劳务输出行业。
重点是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品质、发展特色农业和观光农业、加快畜牧业和林业的发展。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结构,充分发挥大农业优势。以中心村为中心,初步建立若干优势资源导向型农业产业化基地。
3、第二产业发展战略
工业调整的主要方向是:①确立主导产业,在市场预测基础上确定适度规模,加大主导产业和品牌企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入;
②调整工业产业和产品结构,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支农产业;
③选择为本区域或庆阳市服务的优势企业,对其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品质,以技术革新为动力,发展新型产业;
4转变企业的经营模式,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要求,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制度,在各主要企业建立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创新、改良和产品更新;
建立有效的市场研究机制,确立市场研究在企业生产和市场开发中的主导地位。
以上肖乡镇区工业体系为中心,完善上肖乡工业功能区建设,积极发展特色食品加工业。
4、第三产业发展战略
协调发展一、二、三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发展旅游业,重点突出金融、流通、信息等服务业的地位。
镇区利用中心的优势有条件的发展现代商贸业、房地产业,加强旅游景点的开发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培育发展社会服务业。不断开发医疗保健、社区文化、法律咨询、失业居民就业技能培训、家政服务、社会保洁和保绿等服务项目。
现代商贸业:以不断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增强便民利民功能,发展综合消费为目标,加快商业设施建设和结构性调整,不断开拓商贸服务业发展领域,建立商品流通安全体系,努力营造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
房地产业:随着当地人民对居住条件改善的意愿加强,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营造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有益健康的人居生态环境。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4.1城镇性质
1、确定城镇性质的依据
(1)通过对上肖乡主要功能及特色的分析,确定其性质是:上肖乡位于镇原县东南部,地处两市(庆阳、平凉)三县区(西峰、泾川、镇原)六乡镇(肖金、荔堡、洪河、屯字、太平、上肖)交界处。以服务于自身及周边乡镇地区的农业发展为主。
(2)经济发展因素分析:城镇主要的经济支柱是“规模养殖、劳务输出、林果栽植”,规划期内将围绕“规模养殖、劳务输出、林果栽植”全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镇走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2、城镇性质
上肖乡是镇原县东南部的重要乡,以规模养殖、劳务输出、林果栽植为主的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为主的农贸型城镇。4.2城镇规模
1、人口规模
(1)乡域人口预测
2008年上肖乡域总人口为:36558人。
根据《庆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要求,2009~2015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016~2025年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按照此控制指标计算,不考虑机械变动,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q——总人口预测数(人);
q0——总人口现状数(人);
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
n——规划期限(年)。
到2015年人口约为37668人,到规划期末2025年为39595人。
(2)城镇化水平预测
根据《镇原县城总体规划》—2008得知镇原县城到2015年和2025年城镇化水平分别为36%和50%,由于上肖乡现状城镇化水平为18%,综合考虑上肖乡的现状和庆阳市城镇化水平等因素,规划预测2015年和2025年上肖乡的城镇化水平分别为35%和45%。
(3)镇区人口预测
根据前面预测的乡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且考虑机械增长人口,规划至2015年,城镇人口为13184人,2025年城镇人口为17818人。
2、用地规模
2008年上肖乡城镇建设用地为24.65公顷,人均37.46平方米。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呈快速增长。根据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可调整0—15平方米。因此,规划近期人均建设用地50平方米,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65.9公顷。规划远期人均建设用地59平方米,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105.46公顷。第五章城镇总体布局5.1城镇发展方向
本着节约用地、合理布局的原则,结合本乡的地形地貌情况,规划镇区以现状建成区为基础,以现状街道两侧横向发展,用地发展以内部填充式发展为主。5.2城镇布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用地结构
在现状城镇建设总用地中,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为主,分别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35.5%和33.78%。(详见上肖乡现状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
现状城镇建设用地汇总表
用地代码 | 用地性质 | 占地面积(ha) | 占地比例(%) | 人均面积(㎡) | |
大类 | 小类 | ||||
r | 居住用地 | 7.30 | 35.50 | 11.09 | |
r2 | 二类居住用地 | 7.30 | 35.50 | 11.09 | |
c | 公共设施用地 | 6.94 | 33.78 | 10.55 | |
c1 | 行政办公用地 | 1.72 | 8.39 | 2.62 | |
c2 | 教育机构用地 | 2.84 | 13.84 | 4.32 | |
c3 | 文体科技用地 | 0.85 | 4.13 | 1.29 | |
c4 | 医疗保健用地 | 0.34 | 1.64 | 0.51 | |
c5 | 商业金融用地 | 0.65 | 3.14 | 0.98 | |
c6 | 集贸市场用地 | 0.54 | 2.64 | 0.82 | |
m | 生产设施用地 | 1.77 | 8.61 | 2.69 | |
m2 | 二类工业用地 | 1.77 | 8.61 | 2.69 | |
w | 仓储用地 | 0.54 | 2.64 | 0.83 | |
w1 | 普通仓库用地 | 0.54 | 2.64 | 0.83 | |
s | 道路广场用地 | 3.60 | 17.49 | 5.46 | |
s1 | 道路用地 | 3.33 | 16.21 | 5.06 | |
s2 | 广场用地 | 0.26 | 1.28 | 0.40 | |
u | 工程设施用地 | 0.26 | 1.24 | 0.39 | |
u1 | 公用工程用地 | 0.26 | 1.24 | 0.39 | |
g | 绿化用地 | 0.15 | 0.72 | 0.23 | |
g1 | 公共绿地 | 0.15 | 0.72 | 0.23 | |
合计 | 20.55 | 100.00 | 31.23 |
(注:镇区现状人口按6581人计)
2、存在问题
目前,镇区城镇建设的框架尚未形成,用地沿公路方向扩展,镇区道路骨架没有形成,城镇用地的功能分区不明显,呈现出各项用地相互混杂的状态。
(1)生活居住用地较分散,临街住宅多为上宅下店式,垂直交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外部造型单调。
(2)工业用地尚未形成规模,用地布局分散。
(3)行政办公用地和商业网点集中分布于政府前面的那条街,但其规模仅限于一条街,未形成商业中心。
(4)各项市政设施,如水、电等的建设尚不能跟上镇区的建设步伐。
(5)从四大类用地内部结构来看,居住用地、公共用地和道路广场用地都偏大,缺少共绿地。5.3规划布局原则
1、本着规划先进、布局合理的原则统筹安排镇区的建设用地。
2、充分考虑上肖乡镇区的用地现状及地形条件,原建成区以调整为主,并逐步改造,避免大拆大建,新发展用地体现规划设计意图,塑造上肖乡的新风貌。
3、规划布局体现整体性与时序性,同时要富有弹性,做到近、远期结合,在时序、空间上协调发展。土地利用体现兼容置换的可能,提高城镇中心地段的土地利用效率。
4、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5、与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相结合,通盘考虑,体现集中紧凑,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向集约型发展。5.4用地布局规划
1、居住用地
(1)现状概况
现状居住用地较为分散,用地面积7.3公顷,以独立民居和上宅下店式为主。
(2)规划原则
①统一规划,形成外型美观舒适、安全、安静的居住环境。
②重视居住用地的交通联系,通达性好,能满足居民出行方便。
③统一配套基础设施。
④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借景、创景,形成居住建筑的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
⑤适量开发多层农民公寓为主,人均居住用地指标控制在40平方米以下。
(3)规划要求
①住宅建筑应根据上肖乡城镇用地的地形条件,选择造型、间距、绿地、层数和密度,布置方式、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等因素。
②住宅间距应满足地方法规规定的日照间距,并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震、管线埋设、避免视线干扰等要求。
2、公共设施用地
(1)现状及存在问题
上肖乡现状沿街两侧有较为零散的商店。现行政办公用地主要为乡政府办公用地,布局分散的有上肖法院、工商所和派出所。商业金融用地较为零散。文体科技用地主要是原计划生育文化大院南侧的镇原旱地试验站和原上肖工业公司西北侧的剧院。公共设施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公共设施没有形成体系,镇级的公建未完善或未形成,公共设施较为分散,使城镇中心功能的发挥受到了抑制。
②商业设施存在一层皮开发,利用率较低,档次不高,规模不大。
③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不齐全,不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
(2)规划目标
规划拟建设与上肖乡城镇规模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结构清晰、能集中体现新世纪现代化要求的城镇公共设施。
(3)用地布局
上肖乡公共建筑现在主要还是集中在街道两侧。规划公共设施用地24.82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3.54%,人均公共设施用地13.93平方米。
①行政管理用地
规划行政管理用地7.71公顷,乡镇府迁至原商业工业公司所在地,梧桐村委会和北庄村委会保留,经二路和经一(1)路之间南侧预留部分用地作为行政办公用地。
②教育机构用地
镇区现状教育机构主要有一所中学(上肖中学),一所小学(上肖小学)和两所幼儿园。
根据近年的发展趋势以及上肖乡的实际情况,规划中学原地扩建,用地面积3.12公顷;
北庄小学保留,用地面积0.65公顷;
上肖小学拆除,在原粮库北侧新建一处寄宿制小学,用地面积4.07公顷;
幼儿园迁至梧桐村委会南侧新建。规划教育机构用地8.34公顷,人均4.68平方米。
3医疗保健用地
现有的卫生院基本能满足镇区居民就医需求,因此,原卫生院保留并扩建,根据需要完善部分功能。规划医疗保健用地0.72公顷,人均0.4平方米。
4文体科技用地
原镇原旱地试验站保留,占地面积为0.41公顷。
⑤商业金融用地
规划商业金融用地相应地进行扩展。保留现在已形成商业氛围的商业街。规划商业金融用地4.38公顷,人均2.46方米。
⑥集贸市场用地
在原有市场基础上扩建市场;
在市场南侧修建一处活畜交易市场。规划集贸市场用地3.26公顷,人均1.83平方米。
3、生产设施用地
考虑现状工业布置方向,规划工业设施用地布置原市场西南侧。规划生产建筑用地20.88公顷,占建设用地19.8%,人均11.72平方米。
4、仓储用地
镇区现状仓储用地为粮库。在本次规划中扩建粮库,主要是服务于工业。规划仓储用地1.28公顷,人均0.72平方米。
5、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2025年)
用地代码 | 用地性质 | 占地面积(ha) | 占地比例(%) | 人均面积(㎡) | |
大类 | 小类 | ||||
r | 居住用地 | 31.95 | 30.30 | 17.93 | |
r1 | 一类居住用地 | 22.48 | 21.32 | 12.62 | |
r2 | 二类居住用地 | 9.47 | 8.98 | 5.31 | |
c | 公共建筑用地 | 24.82 | 23.54 | 13.93 | |
c1 | 行政办公用地 | 7.71 | 7.31 | 4.33 | |
c2 | 教育机构用地 | 8.34 | 7.91 | 4.68 | |
c3 | 文体科技用地 | 0.41 | 0.39 | 0.23 | |
c4 | 医疗卫生用地 | 0.72 | 0.68 | 0.40 | |
c5 | 商业金融用地 | 4.38 | 4.15 | 2.46 | |
c6 | 集贸市场用地 | 3.26 | 3.09 | 1.83 | |
m | 生产设施用地 | 20.88 | 19.80 | 11.72 | |
m2 | 二类工业用地 | 20.88 | 19.80 | 11.72 | |
w | 仓储用地 | 1.28 | 1.21 | 0.72 | |
w1 | 普通仓库用地 | 1.28 | 1.21 | 0.72 | |
s | 道路广场用地 | 15.10 | 14.32 | 8.47 | |
s1 | 道路用地 | 12.06 | 11.44 | 6.77 | |
s2 | 广场用地 | 3.04 | 2.88 | 1.71 | |
u | 公用工程用地 | 1.53 | 1.45 | 0.86 | |
u1 |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 0.66 | 0.63 | 0.37 | |
u2 | 环卫设施用地 | 0.87 | 0.82 | 0.49 | |
g | 绿化用地 | 9.90 | 9.39 | 5.56 | |
g1 | 公共绿地 | 6.71 | 6.36 | 3.77 | |
g2 | 生产防护绿地 | 3.19 | 3.02 | 1.79 | |
合计 | 105.46 | 100.00 | 59.19 |
(注:镇区规划人口规模为17818人。)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6.1对外交通
1、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于翟玉公路、上肖—洪河道路、上肖—雄武道路路面条件差,道路相对较窄,需要对以上道路进行加宽加固等改造。
2、对外交通规划
本次规划中对穿过规划区的道路进行拓宽,公路两侧布置绿化带加以控制。6.2道路广场规划
1、现状及存在问题
(1)镇区道路系统骨架尚未形成,依靠过境公路承担内部主干路,其他道路路面狭窄;
(2)道路等级不分,性质不明确,交叉口交通无组织;
(3)缺少社会停车场和道路绿化。
规划区现状道路用地3.33公顷,占镇区现状建设用地11.44%,人均道路用地5.06平方米。
2、路网系统及交通设施规划
(1)规划原则
①结合现状路网的基础进行改造和扩建,统一规划,形成完整统一、快速通畅的镇区道路系统和完备的镇区交通设施。
②针对镇区交通的特点,将对外交通与镇区内部交通有机地结合起来。
③加强交通管理,建立现代化的交通管理系统,保证交通安全通畅。
④在镇区道路建设上,近远期结合,严格控制道路红线,严禁建筑物紧靠道路红线,新建房屋一律后退红线建造,近期建设以控制红线和通车为目标,形成道路系统骨架,远期逐步实现规划目标。
⑤适当提高道路标准,加强道路绿化和亮化工程。
(2)路网系统规划
规划路网结合现状道路,按自然形态呈方格网布局。
①路网结构
道路结构主要由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成。
主干路红线宽度为24米。
次干路红线宽度以18米。
支路红线宽度为12米。
②路网密度
镇区道路主干道间距500米以上,次干道250~500米。
③道路横断面
规划区内所有道路断面全部采用一块板,主干路车行道为14米,两边人行道分别为5米,建筑后退红线为5米;
次干路车行道为12米。两边人行道分别为3米,建筑后退红线为3米;
支路车行道为7米。两边人行道分别为2.5米,建筑后退红线为3米;
(3)静态交通设施规划
①广场
规划在经二路、经一(1)路中部沿纬一路新建一处集娱乐、运动、集会为一体的广场,供人们集会、休憩、运动之用,总占地为3.04公顷。
②社会停车场
规划区内各社会单位及居住小区内各自附带相应的停车位。
3、用地指标
规划道路广场用地面积15.1公顷,人均用地指标8.47平方米,占城镇建设用地比例14.32%。第七章城镇绿化与景观规划7.1绿化系统规划
1、公共绿地
上肖乡公共绿地主要以街头绿地和广场绿地为主。本次规划在原上肖小学北侧道路相交的三角地带种植为公共绿地。
2、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主要分布于工业区与城镇生活区毗邻处以及规划镇区外围和沟壑防护地带。
防护绿地种植一些深根性的乔灌木或草本植物,提高水土保持的效果,主要为能吸收废气的阔叶乔木。
规划在工业区与生活区交接两侧各规划15米的防护绿地,减少工业对生活区的影响。
3、用地指标
规划绿地面积9.9公顷,人均用地5.56平方米,占城镇建设用地比例9.39%。7.2景观系统规划
规划区的景观体系由景观节点、门户节点、景观轴线和重要景观控制区等要素共同构筑而成,通过景观体系的建立,营造具有时代特征与地域特点的现代新镇风貌。
1、景观节点
在每个片区布置一个主要空间节点,规定节点四周的建筑应精心设计,形成围合空间并体现现代感,成为展现镇区风貌特色的重要场所。
2、门户节点
工业组团主要道路的入口处均设置门户节点,门户节点通过设立标示牌,其空间意向起到提示进入工业组团的作用。
3、景观轴线
在原主街道绿化带形成主要的景观轴线,沿轴线形成良好的绿化环境。
沿景观轴线的建筑必须符合景观控制界面的规定:要求位于界面上的建筑立面必须精心设计,或采取连续性界面,或采取节奏性界面;
并规定二层以下的建筑界面力求一定的连续性。
4、空间景观控制
(1)中心地区
建筑高度:主体建筑以多层为主,适当地段可根据实际发展和塑造新城镇形象需要可以建设小高层,裙房以2~3层建筑为主。
建筑体量:以小体量为主,适当地段可以采用大体量。
建筑形体:以开敞和半围合空间为主。
建筑色彩:办公建筑色彩宜采用素色的灰等颜色为主,其它商业建筑可灵活采用多种色彩,主色调宜采用比较鲜艳、活泼的颜色。
(2)其它地区
建筑高度:居住建筑以多层为主,适当地段可根据实际发展和需要可以建设低层住宅,厂房以2~3层建筑为主,其它建筑根据相应功能需要建设。
建筑体量:以小体量为主。
建筑形体:居住建筑以围合和半围合空间为主,其它建筑可根据需要建设。
建筑色彩:居住建筑色彩宜采用暖色调如淡黄的涂料为主,其它建筑可灵活采用多种色彩。第八章城镇专项规划8.1给水工程规划
1、供水现状
现状镇区水源为地下水。
2、给水规划
(1)规划原则
①积极加强引水工程建设,在保证城镇发展的前提下,提高工业复合用水率、节约用水。
②在充分利用现状供水设施的基础上,随城镇发展逐步完善供水设施,在镇区范围内形成统一的供水系统。
③近、远期结合,统一规划
(2)规划用水总量
根据《镇规划标准》中所推荐的指标和结合上肖乡实际情况预测,规划人均综合用水量标准宜按近期120升/人·日,远期按150升/人·日。规划确定上肖乡镇区综合用水量近期1582.08吨/日,远期2672.7吨/日。
(3)水源位置
规划区在绿源土产贸易有限公司西南角新建一处供水站。
(4)管网布置
根据城镇性质和功能分区,沿城镇道路走向布置供水管网,供水官网采用环状管网。主干管管径dn300mm。具体布置详见《综合管线规划图》。
(5)城镇节水
根据本乡水资源状况和特点,发展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以及计划用水。在节约计划用水上,工业企业潜力较大,应采取改造耗水量大的企业项目,引进先进节水项目,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对超计划用水单位加征水资源费,对自备水源工程企业一律安装取水计量装置,同时在思想观念上引导加强水法意识,逐步建立珍惜水源、保护水环境的观念。8.2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现状
目前上肖乡区污水排放系统不完善,采用雨污合流,污水就近排入镇区水体,造成水环境污染,影响城镇居民生活和环境卫生。
2、排水规划
(1)排水规划原则
统一规划,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
排水体制:现状排水管网仍采用雨污合流制,新建和改建排水管网采用雨污分流制。
与生活污水性质相同的工业废水可直接排入城镇污水管网,统一进行处理。
工业有害污水以及其他单位有害污水,必须按国家环境保护法的要求“谁污染,谁治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水体或城镇污水管网统一处理。
(2)污水量预测
污水量按总用水量的80%计,各阶段污水量分别为:
2015年:1265.66吨/日;
2025年:2138.16吨/日。
(3)管网布置
污水管采用环状布置形式,主干管管径d600mm。
雨水灌渠采用盖板明渠或暗管形式,雨水就近排入水体;
污水统一采用暗管或暗渠。8.3电力工程规划
1、电力现状
目前,主供电源为国家电网。
2、用电负荷预测
根据规划安排的上肖乡镇区发展规模预测电力需求,规划拟定上肖乡镇区规划期主要用电指标和电力需求如下:
镇区电力需求预测
用地性质 | 负荷密度(kw/ha) | 占地面积(ha) | 计算负荷(kw) |
居住用地 | 300 | 28.61 | 8583 |
公共设施用地 | 300 | 23.5 | 7050 |
生产设施用地 | 600 | 22.26 | 13356 |
道路广场用地 | 80 | 15.1 | 1208 |
公用工程用地 | 100 | 1.53 | 153 |
仓储用地 | 100 | 1.28 | 128 |
合计 | —— | 92.28 | 30478 |
则到2025年,预测总用电量为3.05万千瓦。
3、电网建设
(1)电源
规划上肖乡镇区电网所需电力能源由上肖变电所提供。
(2)电缆敷设方式应根据电压等级、最终数量、施工条件及初期投资等因素确定,可按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敷设方式。8.4通信工程规划
1、电信工程规划
(1)现状概述
规划区现有通信塔两座。
(2)容量预测
根据上肖乡性质、规模,参照住宅电话快速发展并达到饱和段的用户模式特性,采用与居住人口相关的普及指标法预测近、远期市话主线用户数。规划确定近远期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分别为15线/百人和25线/百人,这样近远期上肖乡镇区的固定电话线数为1978线和4471线。
(3)电信设施规划
为了加快镇区信息化发展,在充分利用公用通信平台基础上,协调发展、放开经营和平等竞争,实行信息多样化和资源化。对不断涌现出的先进通信手段,在用地上予以支持。建立集语音、数据、有线电视和图文于一体的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的通讯网络。
电信电缆采用地理电缆方式,布置在道路的西侧或北侧,且宜建在人行道下。
2、邮政工程规划
(1)现状概述
上肖乡现状邮政所位于乡政府西侧。
(2)邮政局和网点规划
按照“发展现代化邮政,满足社会需要”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区域内二级邮运网络,调整通信作业组织,坚持自办和委托办相结合的服务网点建设原则,初步建成网点布局合理,硬件设施一流,服务功能齐全的邮政网络体系。在规划镇区增设邮筒。
同时,邮政支局应加强邮政运输网络建设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要大力发展传统业务,积极开拓新业务,以加快邮政速度为主线,提高全网综合能力,在营业、生产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计算机处理系统,形成局所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功能齐全、邮运快捷、服务优良的邮政通信网。
3、有线电视规划
规划沿镇区主干道路铺设广播、电视节目光纤传输线路,形成有线电视光纤网络。大力发展有线电视,使生活区有线电视普及率达100%。积极利用广播电视光纤传输线路发展通讯、宽带接入等服务。
有线电视线路与电信电缆同管道敷设,占用其中1~2个管孔,不再另设管位。8.5燃气工程规划
依据上肖乡的实际情况,规划应贯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采用燃煤、瓶装液化气、太阳能、沼气以及电炊化等多元途径予以解决。8.6供热工程规划
1、供热现状
上肖乡现状供热主要以生活锅炉的形式,供热方式以分散供热为主。造成污染严重、能源浪费、影响城镇面貌等一系列问题。
2、供热规划
(1)热负荷计算
①计算方法
采暖热负荷采用面积热指标估算法进行计算,工业生产热负荷参照企业类比和实际调查确定。
②供热指标的确定
根据对庆阳市一些办公,住宅及厂房车间的采暖设计统计、调查、分析并参照有关节能标准确定各类建筑物平面热指标如下:
住宅:58~64w/m2
办公:60~80w/m2
医院:65~80w/m2
商店:65~80w/m2
旅馆:60~70w/m2
单层厂房:130w/m2
考虑到今后建筑物标准的提高和连续的采暖系统的运行,确定民用建筑物平面热指标为60瓦/平方米,工业厂房为100瓦/平方米。
(2)供热设施
规划在综合市场西南角修建一座热力站,燃料采用天然气或者石油。
(3)供热管网布置
供热管网布置宜采用闭式双管环状布置方式。管道埋设方式,宜因地制宜,沿街道采用地沟敷设或直埋敷设。管径应按远期发展,一次规划。8.7管线综合规划
在规划道路中心线以东南侧,主要安排雨水管、燃气管、电力排管和电力电缆;
中心线以西北侧,主要安排污水管、给水管、信息导管和信息线缆。
所有以上管线及其它管线与设施原则上布置于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或绿化带下,减少管线检修、铺设时道路开挖给交通带来的影响。8.8防灾减灾规划
1、消防规划
(1)消防用水量预测
消防用水量按同一时间内发生火灾次数二次计算,一次火灾用水量45升/秒,消防延续时间按2小时计算,则消防用水量为648立方米/日。
(2)消防供水
消防供水水源来自供水管网,规划沿道路设消火栓,间隔为80—120米。
(3)消防站
按照国家颁发的《城镇消防队(站)布局与技术装备标准》的规定,消防队(站)的责任区为4~7平方公里,镇区需要一个消防队(站)。
消防站的位置应以接到报警5分钟内到达辖区边缘为准,并应设在辖区内的适中位置和便于消防车辆迅速出动的地段。
2、抗震防灾规划
(1)参照庆阳市标准,本地属地震裂度6度的非重点抗震防灾地区,所有新建工程必须按此标准设防,重要建筑即城市生命线系统建筑须提高一个等级。
(2)重点工程、容易产生次生灾害的工程,要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按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进行抗震设防。
(3)按照“预防为主”进行建设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严禁在抗震危险区进行建设。
(4)结合道路、广场、绿地规划,在每个厂区及居住小区内留有一定人员疏散避难场所,满足人员紧急疏散的要求。8.9环境规划
1、基本原则
(1)以城镇发展策略为指导,在充分考虑城镇环境容量的基础上规定规划期内的环境质量目标;
(2)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污染控制技术,进行生态化的工业生产,尽可能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3)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推广废物资源化技术;
(4)加强管理,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保证城镇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
2、主要环境指标
(1)大气环境质量指标
严格按照优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二级质量标准控制。
(2)水环境质量标准
各企业内部的污水排入工业小区污水管道系统,送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部分进入中水供水系统。
(3)噪音环境质量指标
环境噪声的控制重点是工业区内工厂噪声和交通噪声。对前者采取隔、吸、消、防等措施治理。对后者采取城市交通管理办法,如严禁机动车在居住区、办公区旁道路上鸣笛,把机动车停车场设在小区入口处,小区内部道路严禁行驶各种机动车辆。
(4)固体废弃物处置指标
①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以卫生填埋为主,近期清运率达到100%,远期清运率和分类处置率均达到100%。
②工业垃圾:有毒有害垃圾100%集中分类处理,一般工业垃圾综合利用率达70%,处理处置率达95%。
②工业垃圾:有毒有害垃圾100%集中分类处理,一般工业垃圾综合利用率达70%,处理处置率达95%。
3、环卫设施规划
(1)废物箱
一般设施在道路的两旁和路口,废物箱应美观、卫生、耐用,并能防雨、阻燃。
交通干道的设置间隔为50~80米,一般道路设置间隔80~100米。
(2)公共厕所
在流动人口密集的街道规划修建公厕,商业繁华地段间距在300~500米,交通要道500~800米设置一座。新建公厕应为水冲式厕所,原有旱厕改造为水厕。
(3)垃圾收集转运站
工业区内,各厂区设置密闭式小型垃圾收集转运站,避免垃圾的二次落地和裸露,每0.7~1.0km设置一座,占地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
(4)垃圾填埋场
规划在原乡政府后方深沟处修建一座垃圾填埋场,在修建过程中对其进行防渗处理。
(5)环卫机构及环卫设施
设立专门的环卫部门,环卫专用车辆按工厂生产规模确定。
(6)工业垃圾及特殊垃圾
工业垃圾和建筑垃圾采取“谁生产、谁处理”的原则,无处理能力的可由环卫部门有偿服务。含污染和有毒物质的工业垃圾,应由工厂企业进行特殊处理方可进入垃圾场。工业垃圾要注重再生利用;
建筑垃圾要与生活垃圾分开收运,单独处理,可选用适当的凹坑地形作为建筑垃圾场;
特殊垃圾应有环卫部门统一负责处理。第九章旧镇改造与近期建设规划9.1旧镇改造
1、旧镇改造与用地调整的原则与措施
(1)兼顾公平与效率,制定利益平衡的相关政策
由于旧镇改造涉及到大量群体的利益问题,在保证社会安定的前提下,要能全面照顾各方面的利益,制定相关改造的政策,兼顾短期效益和长远利益,兼顾公平与效率,通过合理的利益平衡化解矛盾,参照相关城市的经验与做法,利用媒体的宣传,使政策深入人心,保证旧城改造的顺利实施。旧镇改造中要顾及原有产权单位的利益,使旧镇改造在满足公共卫生、安全利益的条件下有利可图,通过制定利益平衡的方案来保证改造规划的顺利实施。
(2)鼓励多元参与,创立多种更新模式
旧镇改造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情,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对现有土地使用者的使用权和预期利益的合理认定是协调的基础。因此,改造过程必然是多方共同参与的过程,有的是政府与村民,有的是企业与村集体组织、也可能是开发商与村组织、政府等多元的谈判过程。在改造任务如此繁重的情况下,政府更应当创导市场经济调节下的市场参与,在政府先期的控制性详规引导下,由开发单位与改造单位共同协商,共同开发。
旧镇居住改造的模式应根据发展时序和空间区位的不同而采取多种模式。设计改造模式过程中至少应考虑以下三点:①建设量,旧镇建设量十分大,大规模采取政府买单就有难度;
②地块大小,由于住户有相当一部分是村民,如果开发地块过小,不同类型的住宅将被迫混合,难以开发中高档楼盘吸引高层次消费者;
③位置,如果所在区位十分优良,应在更大范围内统筹安置。对镇区的工业区块改造,政府可促使企业腾笼换业,迁至规划的工业园区中集聚发展,原有土地由政府回购,重新进入土地市场。开发模式可采取组建政府背景的开发公司进行改造开发;
或由开发商直接进行开发。对办公用地,除上述模式外,还可以鼓励单位按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自行改建。
(3)政策机制的创新
涉及镇中村时,应考虑到其最大的机制障碍即是土地的所有权不同,在城镇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并不排斥在集体土地上搞城镇建设,相对应的,在城镇建成区内生活居住的人也并不一定是城镇人口,因此,建议探索集体土地的流通机制政策创新,在集体土地上依据政府的城市规划控制设计进行开发建设,实现“村民收租、企业获利、政府收税”的三赢局面。但是,要加强规划建设管理,无论在那里建设,都必须严格执行城市规划管理,实现总体城市建设目标。在旧村建筑密度很高,改造难度很大的地方,应给予村落改造更多的优惠政策,配套费的减免,企业所得税的减免等,进行政策上的创新。
2、旧镇改造步骤
规划旧镇分二期改造,其中一期为中心区及周边区域,二期为其余区域。9.2近期建设目标
近期(2009-2015年)是上肖乡城镇建设的重要时期,规划近期人口13184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65.9公顷,人均建设用地50平方米。9.3近期建设原则
1、以撤村并镇为契机,快速提升城镇环境品质,吸引乡域人口迁移至镇区,积极开发镇北用地。
2、依托现有城镇基础设施,采取道路先行的开发政策,使得城镇道路建设和用地开发相结合。
3、改变现状沿街、沿路条状开发方式,应提倡块状集中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做到建设一片,完善一片。
4、根据资金条件,突出重点,把有限资金用于急需建设的项目上,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9.4近期建设内容
1、居住用地建设
根据预测近期镇区人口将增加至37668人,考虑部分现状人口住房更新的要求,规划安排近期开发几块居住小区用地,对其他地段的居住用地则适当保留,留待远期更新。
2、生产设施建设
近期生产设施用地主要布置在规划区中部,主要用于农产品加工。
3、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近期完善公建项目的配置,调整部分公共服务设施。主要还是以原街道两侧布置为主.
4、镇区道路建设
完成主轴线和过境线的建设。
5、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道路建设的同时,加强镇区给水、排水、通讯和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改造、扩建。
6、镇区绿化建设
近期主要完善道路绿化和居住小区内绿化。加强镇区的绿化工作,以提高绿化率。第十章规划实施建议10.1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城镇建设规划是以科学合理的形式来组织城镇生活、工作、交通、游憩等各项建设活动的,必须树立全局观念,服从统一的规划管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划的文本和图则指导城镇建设。同时,规划管理部门必须依法执行,加大对城镇规划执行力度,保证规划实施、管理和执法的有效进行。10.2进一步深化规划,制订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实施细则
进一步深化规划、强化规划管理,在本规划的指导下,抓好近、远期的建设,以及各种专项规划、重点地段和各种建设项目的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10.3提倡公众参与,加强规划宣传
在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充分收集社会各阶层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规划一经批准实施,应公布并加强对城镇建设规划的宣传力度,让公众了解规划的内容。提高公众的规划意识、参与意识和知法守法的自觉性,明了自身的权利和义务,防止规划随意更改。10.4深化投融资渠道,加快城镇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
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综合成片开发,避免分散零星建设,保证最佳规划效益。坚持“人民城镇人民建”和“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土地有偿使用、有偿出让、转让的前提下,鼓励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
内资,外资,合资一起上;
独家开发,独家经营;
合资开发,合资经营;
股份开发,控股经营;
广泛筹集城镇建设资金,美化城镇,发展城镇。对中心镇的投融资体制进行改革,引导产业向城镇集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城镇综合实力,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运作和现代化小城市建设的需要。10.5严格实行土地利用政策,强化土地行政管理
严格实行土地利用控制性指标的目标责任制。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执行土地转用许可制度。严格执行城镇用地规模审核制度。根据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的原则,吸引各方投资,把地产作为地方财政自我积聚的重要手段和城镇建设的主要启动资金渠道。
【某乡集镇建设规划说明书】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