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中国经济实践对于发展经济学理论,不再仅仅具有被动的检验和支持理论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正在成为推动发展经济学深入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因此,不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发展经济学是不完全的。中国二十多年发展转型的实践和经验不仅为发展经济学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场所和丰富的研究内容,丰富了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宝库,成为发展经济学永不枯竭的源泉,同时也推动了具有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理论的研究。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对发展经济学提出新的要求
发展经济学必须研究发展中的问题,探寻发展的规律,提出有效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对策建议。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不仅有所有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普遍问题,而且还有不同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碰到的特殊问题。而中国的特殊国情使之与很多发展中国家有诸多的不同之处。
(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对传统发展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
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对新古典发展经济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加剧了新古典发展经济学的危机。然而危机意味着理论创新的契机,中国改革的成功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也把发展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推上了一个新台阶,促进发展经济学理论再次走向繁荣复兴。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素材和许多新的理论课题,为发展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必然引起国内外发展经济学家和其他国家政策制定者的高度关注。同时中国经济几乎包罗了所有的发展问题,既具有小国经济不可比拟的大国优势,也具有小国经济发展中较少遇到的难处。因此对中国的发展进行研究可谓最具有代表性,通过对中国经济改革实践的成绩与问题的验证和考察,可以提炼抽象出经济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将极大地丰富和充实经济发展理论,有力地推动发展经济学的创新。
(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丰富了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在中国经济强劲发展的推动下,为了谋求更快更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地区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根本要求是坚持统筹兼顾,关键是强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传统发展观的发展和创新,弥补了发展理论的不足,丰富了发展经济学的内容。第一,科学发展观的全面性完善了发展经济学。科学发展观正确地指出发展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人与自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使人类社会对发展的认识更为科学、全面、准确和深刻,无疑是对发展观的升华和对发展经济学的突出贡献。第二,科学发展观在发展模式上完善了发展经济学。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克服了以往发展观在发展途径、方式上的片面性缺陷,提出了完整的统筹兼顾发展模式,充实了发展经济学关于发展模式的理论。
(三)中国经济深入发展呼唤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中国经济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同时面临着体制转轨和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问题。随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后期”,结构深化和体制转换过程中的深层次的矛盾和冲突正日益显现出来:第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经济增长方式将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将从过去只追求增长速度变为在确保增长速度与注重增长质量的博弈中谋求发展。第二,产生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供给过剩倾向日益凸显,而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尚未根本改变。第三,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趋突出,存量资产结构重组、增量资产结构高效要求更加迫切,地区结构、产业结构优化的任务更加繁重。这都将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就要求发展经济学研究者担负起研究中国发展经济学的历史重任,时刻密切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对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若干重大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逐渐建立起完善的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以指导中国经济发展实践。
二、西方发展经济学的缺陷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引进的发展经济学主要是西方发展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家运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原理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而形成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由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原理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的总结,而发展中国家的国情、经济发展的条件、面临的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多的不同,因此西方发展经济学并不能正确说明和有效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仅有西方主流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远远不够,发展经济学并没有过时,只要还有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学就有其存在的价值,问题只是现有的发展经济学必须创新、修改、充实、完善。
西方发展经济学最主要的不足在于,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落后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不能很好说明和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发展观不科学、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理论不完整、要素理论不全面、后发优势和劣势研究不深入、新时代发展新特点的研究缺乏、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机制理论不成熟、经济发展模式理论不健全等,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曾经说过,中国的经济情况非常复杂,谁要是把中国经济问题说清楚了,谁就应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在迄今为止的几十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中,还没有一个是因为把中国经济问题说清楚了而获奖的。
以上情况说明,西方发展经济学存在缺陷、缺乏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特殊问题的研究和理论,不能满足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需要,我们必须在已有经济发展理论的基础之上,全面深入地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问题,总结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教训,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理论创新的成果,进一步开展理论创新,创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
三、创建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
中国属于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具有不同于非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的制度特征,因此,西方发展经济学不能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指导理论。经过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创建中国发展经济学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建立中国自己的发展经济学,可以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中国的改革和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理论依据。
(一)中国发展经济学的实践基础
发展经济学的建立要依赖于经济发展实践。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实践,中国在体制改革、制度建设、发展战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都为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的创立奠定了实践基础。如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要消除绝对贫困,还要消除相对贫困。中国在改革过程中提出的允许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追求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的大政策,这个政策同共同富裕的原则的有效结合是我国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一大课题。中国在实践中开创了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道路,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而崛起和繁荣的星罗棋布的小城镇,不仅是容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改造传统农业的中心。中国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成功对整个发展中国家是个重大的贡献。
(二)中国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化,提出了赶超战略、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理论,依靠内部积累实现工业化的理论,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理论,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理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经济的理论等。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价值取向的改革开放道路,在发展经济学从未涉及的领域进行了大胆试验,并就计划经济如何向市场经济 “过渡” 实施了 “渐进” 方式,为发展中国家制度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邓小平经济思想指引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也对发展经济学的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邓小平经济理论系统地揭示了我国经济落后和停滞的根本症结,全方位地制定了发展经济的举措,不仅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和方针,而且对全世界发展中国家都有重要借鉴意义。邓小平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观构建了我国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并为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理论体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为创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把发展经济学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三)中国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发展速度、发展动力,以及经济发展与改革、社会其他各个方面的协调关系等等,都应是中国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如何将计划和市场有效地结合起来,如何正确地发挥政府的经济作用,中国在这方面有很丰富的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 ,是探索中国经济发展中诸问题的必备前提,也是中国发展经济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也是长期起作用的。只有从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过程的分析中,才能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它。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特点,考察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起点和演进过程,以及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因素。中国理论界完全能够创建一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把发展经济学的科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使发展经济学在变革中发展,在创新中提升。可以预料,中国经济的强势发展一定会为丰富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宝库做出巨大的贡献。
【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