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参观小学幼小衔接活动总结大班的孩子即将离开他们生活了三年的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大门,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熟悉小学的环境,帮助他们尽快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参观小学幼小衔接活动总结5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参观小学幼小衔接活动总结篇1
大班的孩子即将离开他们生活了三年的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大门,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熟悉小学的环境,帮助他们尽快地过渡到小学,我园大班组组织孩子去参观国际学校。
5月17日上午,全体大班组幼儿在国际学校门口集合,带着好奇和期盼,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路手拉手,兴高采烈的开始参观之旅。一切都让孩子们感到新鲜,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认真寻找着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差别。宽阔的操场,高高的教学楼,代替幼儿园玩具的是一排排高高的篮球架和宽阔的足球场……
在小学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观看了哥哥姐姐们的会操、列队、晨间锻炼。之后依次参观了餐厅、厕所、音乐室……
接下来我们每个班分别进行了音乐游戏、体育游戏和观摩语文、数学、英语课。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孩子们轻声地讨论着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看小学生上课是此次小学之行的重点内容,孩子们安静地坐在教室的后排,看小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他们被小学生认真上课的态度深深地吸引了,纷纷表示要向哥哥姐姐那样学本领,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做准备。
参观小学是幼小衔接的一部分,孩子们通过参观,亲身感受了小学生活的丰富多彩。这次参观活动,使小朋友们近距离地走近小学,直观了解了小学生的生活,减少了对小学的陌生感、神秘感,更激发了他们入小学的欲望,为他们进入小学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准备,有助于幼儿从学前教育向小学教育的顺利过渡。
幼儿园参观小学幼小衔接活动总结篇2
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们离毕业的日子竟只剩下大约一个月的时间了,因孩子们即将步入小学生活,为了让孩子提前感受小学的氛围,了解小学生们的生活,我们在X月13日这一天组织了孩子们参观六小小学,孩子应到36人、实到36人。可见家长们对此次活动还是比较重视的。
在XX市第六小学老师的带领下,三幼的孩子们分别参观了学校的操场、教室等环境和设施,聆听了对学校一日学习生活、纪律的介绍,对学校生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活动的具体过程是:家长们于早上7::20将孩子送至六小小学门口,老师组织孩子签到,孩子集中完毕后,小学教师向孩子们介绍进入小学需要注意的事项、需要准备的文具。紧接着,孩子们进入学校观看小学生上课,然后参观学校校园,最后找地方合照留影。
活动过程中,在小学教师向孩子们介绍在小学怎样才能得到贴画时,孩子们十分感兴趣,都说自己要争取得到贴画。在后面的参观校园时,孩子们表现出浓郁的兴趣,对小学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一直问:“老师,这是什么?老师,这是干什么用的?老师,为什么这个要放在这里啊?”而我们则是笑着向孩子一一介绍,解答孩子的疑问。活动过程中,我们专门找时间让孩子集体喝水、吃食物、入厕等。之后,孩子们走进教室,模仿着哥哥姐姐们的样子坐在教室座位上,听小学老师讲课,孩子们个个兴趣勃勃,对小学生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最后,孩子们怀着好奇和期盼的心情观看了大哥哥大姐姐的大课间活动,他们被哥哥姐姐们精神抖擞、充满朝气的“足球操”所感染,情不自禁地跟着做起了体操。
这次参观小学活动让孩子们再次近距离了解了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满足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当小学生的愿望,也为他们顺利进入小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幼儿园参观小学幼小衔接活动总结篇3
进入大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做好幼小衔接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什么是“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其实就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幼小衔接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小学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而这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1、关注生活细节促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1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来该喝水还是入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促进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识。如:
(1)从最初的每次活动后都要求孩子们去小便、喝水改变为每次活动前询问刚才是不是都去喝水和小便了,同时由生活班的老师负责监督饮水量、幼儿记录喝水次数等来使孩子养成在活动间歇时间里首先做这些事情的习惯。
(2)在天气预报的环节中,加入与昨天气温相比较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受温度的升高与下降,讨论应该增还是减衣服。同时,在户外活动前,孩子们穿脱外衣的环节中逐步减少教师的帮助成分,教会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如学习自己拉衣服拉链;对着镜子系围巾、戴帽子;当羽绒服太长、太厚系不好拉链的时候,两个人一组互相帮助等,让幼儿学会照顾自己,解决一些经常会遇到的小问题。
(3)提供自我服务工具,培养保持着装整理的习惯。在生活区提供镜子、梳子、发夹等,男孩子和短头发的女孩子午睡后自己梳头、进餐后看自己的脸是否清洁、外出前戴帽子围巾等。而对于冬季里幼儿露肚皮的现象,我们由原来的多次提醒和帮忙改为要求幼儿随时掖好衣裤,并请小朋友互相检查督促,使孩子懂得注意自己的仪表和着装,既是尊重别人,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益。
2、调节说话方式提高幼儿的听觉理解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造成完成任务的自觉性差。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讲话方式不同;二是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调节讲话方式是关键。
(1)讲话突出重点,忌罗嗦。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都比较有耐心,会很细致的说明要求,有的时候还会形象化、具体化的加以说明,这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大班教师来说,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罗嗦,不要怕孩子听不明白而反复强调要求,如: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就会提出好多相关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别讲话,眼睛看老师等,其实一句“请小朋友坐好”就可以表达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们听话时只听老师不让做什么而不明白老师到底让做什么,行为的自觉性必然会降低。所以说:教师提出要求前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确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用最直接简洁的语言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师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也许一开始的时候幼儿会出现一些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的现象,但是,教师说话方式的改变一定会促进幼儿倾听方式的改变,所以改变中的不适应和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这个适应过程提前到幼儿园而不是推到幼儿升入小学以后。
(2)要求只讲一遍,忌反复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我又发现了一个工作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虽然在活动前强调了要求只说一遍,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不断的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我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老师一会儿还会说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幼儿懂得老师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认真听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容易弥补的,从而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3)教师要及时采取与要求相对应的措施,忌虎头蛇尾。
也许是由于幼儿园里工作的琐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很喜欢随口就提出一些要求来,也容易出现执行起来虎头蛇尾的现象,这就造成部分孩子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不以为然,得过且过的不良习惯。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尽量少说一些不必要的要求,而对必要的要求提出后则一定坚持严格的执行,并针对幼儿的表现及时总结,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一个要求就有一个结果,让孩子知道老师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是非常重要并应该自觉、认真地去完成它。
3、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大班强调学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这项工作只局限于大班阶段,其实,整个幼儿园的教育都是在为幼儿进入小学乃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教师的指导重点也应该更多的倾向于帮助幼儿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的引导也是循序渐进的,每当一个要求转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习惯后,教师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一切好的习惯都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从中班时期开始就有的值日生工作,原来是由教师每天插卡,在值日板上显示出来并由教师每天提醒,后来变成值日生插卡家长督促提醒,现在是不需要提示,每个幼儿都记得自己哪天值日,该做些什么工作;而值日生的天气预报也由原来的有人记就可以,到约定谁记录再到现在全体值日生参与预报;幼儿记录天气预报的方式也由最初的绘画记录到符号记录或是文字记录再到现在一些幼儿不用记录而直接凭记忆预报,关注天气变化已成为幼儿生活当中的一部分。看起来每天都在重复的值日生工作,却在这循环的重复之中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孩子们行为的动力由最初的教师推动逐渐进入到了幼儿自觉在集体中承担一定义务和责任的阶段。要促进这一转变,教师必须善于从幼儿的现状中发现问题,找到帮助孩子实现行为自律的突破点。
以做智力训练为例:我们发现做题时有的孩子很认真,但是不得法,做起来很吃力,还有的孩子很聪明,但是不认真,常常由于马虎出现问题。这里就包含了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契机。于是,我们从最小的环节抓起:拿到智力训练题第一件事——在第一页的上方写名字;接下来观察每一道题,根据提示中的符号猜测题意;然后听教师讲解每题的要求,操作,最后自己检查一遍,交上来。这是一个流程,在经历了由教师提示到慢慢自觉完成的过程里,大部分的孩子都形成一个良好的答题习惯。但习惯不等于定式,实现自律还必须学会解决一些问题,如:我们发现在做题的过程中有的孩子遇到难题后会停滞不前,就教他们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放下,做后面会的题目,最后想这个问题,以免耽误答题;有的孩子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后为了改正错误把卷面画的乱七八糟很沮丧,我们就告诉孩子尽量想好再做,一旦发现错误后可在上面打个叉,在旁边写上新的答案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意志品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注重个体差异的不同教育方式、方法的训练培养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但在具体工作上则一定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学前教育准备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些具体细节的训练、培养和引导,来帮助孩子们积累起更多的生活、学习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心去迎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幼儿园参观小学幼小衔接活动总结篇4
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们离毕业的日子竟只剩下大约一个月的时间了,因孩子们即将步入小学生活,为了让孩子提前感受小学的氛围,了解小学生们的生活,我们在X月13日这一天组织了孩子们参观六小小学,孩子应到36人、实到36人。可见家长们对此次活动还是比较重视的。
在XX市第六小学老师的带领下,三幼的孩子们分别参观了学校的操场、教室等环境和设施,聆听了对学校一日学习生活、纪律的介绍,对学校生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活动的具体过程是:家长们于早上7::20将孩子送至六小小学门口,老师组织孩子签到,孩子集中完毕后,小学教师向孩子们介绍进入小学需要注意的事项、需要准备的文具。紧接着,孩子们进入学校观看小学生上课,然后参观学校校园,最后找地方合照留影。
活动过程中,在小学教师向孩子们介绍在小学怎样才能得到贴画时,孩子们十分感兴趣,都说自己要争取得到贴画。在后面的参观校园时,孩子们表现出浓郁的兴趣,对小学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一直问:“老师,这是什么?老师,这是干什么用的?老师,为什么这个要放在这里啊?”而我们则是笑着向孩子一一介绍,解答孩子的疑问。活动过程中,我们专门找时间让孩子集体喝水、吃食物、入厕等。之后,孩子们走进教室,模仿着哥哥姐姐们的样子坐在教室座位上,听小学老师讲课,孩子们个个兴趣勃勃,对小学生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最后,孩子们怀着好奇和期盼的心情观看了大哥哥大姐姐的大课间活动,他们被哥哥姐姐们精神抖擞、充满朝气的“足球操”所感染,情不自禁地跟着做起了体操。
这次参观小学活动让孩子们再次近距离了解了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满足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当小学生的愿望,也为他们顺利进入小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幼儿园参观小学幼小衔接活动总结篇5
大班的孩子即将离开他们生活了三年的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大门,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熟悉小学的环境,帮助他们尽快地过渡到小学,我园大班组组织孩子去参观国际学校。
5月17日上午,全体大班组幼儿在国际学校门口集合,带着好奇和期盼,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路手拉手,兴高采烈的开始参观之旅。一切都让孩子们感到新鲜,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认真寻找着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差别。宽阔的操场,高高的教学楼,代替幼儿园玩具的是一排排高高的篮球架和宽阔的足球场……
在小学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观看了哥哥姐姐们的会操、列队、晨间锻炼。之后依次参观了餐厅、厕所、音乐室……
接下来我们每个班分别进行了音乐游戏、体育游戏和观摩语文、数学、英语课。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孩子们轻声地讨论着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看小学生上课是此次小学之行的重点内容,孩子们安静地坐在教室的后排,看小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他们被小学生认真上课的态度深深地吸引了,纷纷表示要向哥哥姐姐那样学本领,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做准备。
参观小学是幼小衔接的一部分,孩子们通过参观,亲身感受了小学生活的丰富多彩。这次参观活动,使小朋友们近距离地走近小学,直观了解了小学生的生活,减少了对小学的陌生感、神秘感,更激发了他们入小学的欲望,为他们进入小学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准备,有助于幼儿从学前教育向小学教育的顺利过渡。
【幼儿园参观小学幼小衔接活动总结5篇(2024年)】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