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妙峰文库网!

《8加几》数学教学反思4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4-04-21 13:25:03 来源:妙峰文库网

《8加几》数学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这一理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8加几》数学教学反思4篇,供大家参考。

《8加几》数学教学反思4篇

《8加几》数学教学反思篇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这一理念和目标出发,我以畅游“数学王国”为主线,设计了《8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8加几”的方法,加深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一、在游戏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创设了生动有趣畅游“数学王国”这一教学情境。上课开始,我设计“过桥”情境课件出示复习题,既复习了旧知又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孩子们成功过桥后,数学国王打开大门迎接,此时便呈现出例题情境。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差,保持时间短,为了使他们在整节课中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我还设计了“国王出题目考学生(教学试一试)”、“参观果园(想想做做第1题)”、“乘坐神舟8号(想想做做第3题)”、“参观国王宫殿(想想做做第4题)”这些情境。当我把运用课件把音、像、动画巧妙地结合创设出的生动的情境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时,激起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如,在出示例题情境后让学生收集信息并提出问题,接着想办法列出算式。然后又通过近摆圆片让学生自己发现把8“凑成十”和把7“凑成十”的方法,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出来。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如“你真棒”、“你的进步真大”等等,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三、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观察收集数学信息、摆圆片操作、交流讨论如何“凑十”,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学生摆一摆圆片,看如何“凑十”,并要求同桌每人摆一种,方法不能相同。通过操作,学生手脑并用,在操作、思考中寻找规律方法,实现了把8、7“凑十”的知识再创造,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四、不足之处

但是在这节课中,我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由于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摆圆片这一环节用的时间过多,导致时间前松后紧;为了呈现完整教学过程,忽视对个别学困生的辅导。

《8加几》数学教学反思篇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这一理念和目标出发,我以畅游“数学王国”为主线,设计了《8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8加几”的方法,加深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成功之处:

1、在游戏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创设了生动有趣畅游“数学王国”这一教学情境。上课开始,我设计“过桥”情境课件出示复习题,既复习了旧知又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孩子们成功过桥后,数学国王打开大门迎接,此时便呈现出例题情境。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差,保持时间短,为了使他们在整节课中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我还设计了“国王出题目考学生(教学试一试)”、“参观果园(想想做做第1题)”、“乘坐神舟8号(想想做做第3题)”、“参观国王宫殿(想想做做第4题)”这些情境。当我把运用课件把音、像、动画巧妙地结合创设出的生动的情境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时,激起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如,在出示例题情境后让学生收集信息并提出问题,接着想办法列出算式。然后又通过近摆圆片让学生自己发现把8“凑成十”和把7“凑成十”的方法,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出来。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如“你真棒”、“你的进步真大”等等,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观察收集数学信息、摆圆片操作、交流讨论如何“凑十”,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学生摆一摆圆片,看如何“凑十”,并要求同桌每人摆一种,方法不能相同。通过操作,学生手脑并用,在操作、思考中寻找规律方法,实现了把8、7“凑十”的知识再创造,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不足之处:

由于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摆圆片这一环节用的时间过多,导致时间前松后紧;为了呈现完整教学过程,忽视对个别学困生的辅导。

《8加几》数学教学反思篇3

这节课的认知目标是使学生经历探索8、7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力目标是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情感目标是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重点是能正确计算8、7加几,难点能掌握用“凑十法”计算8、7加几计算方法。

本节课在教学用“凑十法”教学9加几的基础上同时教学8、7加几,由于计算时的思考方法是相似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上节课要稍多一点。例题呈现了装在两个盒子里的小号,每个盒子都有10个空格,其中一个盒子装了8把,另一个盒子装了7把,要求计算出一共有多少把小号。这个地方我要求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反映自己的思考过程。教材上呈现了这样一句话:“先用小棒摆一摆,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如果直接对学生这样说,必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不知道怎么去操作的。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接收胡老师建议,在让学生摆小棒的时候将要求改动了一下:“用小棒先摆7根,再摆8根,然后挪一挪,算出结果。”这样就降低难度,在课堂上我观察了一下,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的摆出课本上的第一种摆法,对于第二种摆法也有不少的孩子能够摆出来。接着我让两名学生到前面来摆一摆,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我板书8加7的思考过程,最后我指名几个学生看着算式说一说8加7的思考过程。

“试一试”让学生尝试计算7+9,学生除了可以用把7凑成10或者把9凑成10的计算方法外,还可以由前面学过的9+7=16,想到7+9=16.

“想想做做”的第1、2题让学生通过练习从具体到抽象巩固和掌握用“凑十法”计算8、7加几的思考方法,第4题通过同一组题的"比较,让学生掌握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利用已学过的计算进行新的计算。第3和第5两题采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增强运算技能。

这节课结束后我听取了听课老师的意见,自己也认真地进行了反思。这节课最大的问题还是我自己说得太多,学生课上讲得太少了。其实这个问题我的指导老师一直都跟我讲,我自己也很清楚,可是一到上课的时候就忘记。在以后的教学我要把这一点当作一个任务,每一次备课每一次上课都提醒自己。

《8加几》数学教学反思篇4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9加几的教学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于之前学习的9加几,已经初步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掌握8、7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计算。并且通过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数学的应用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是让学生用“凑十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8、7加几。

由于对于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学生是已经初步掌握了的,因此在教学8、7加几时,我直接出示情景图,先让学生根据图说说图意:其中一个盒子里装了8把小号,另一个盒子里装了7把小号,要求两个盒子里一共装了几把?学生直接列出算式:8+7。在计算的时候,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用自己的方法计算8+7。有的学生是通过摆小棒,先摆8根小棒,再摆7根小棒,然后挪一挪,把7根小棒其中的2根给8根中的,就变成10根了,再加上剩下的5根就是15根。根据这种摆法,我试着让学生用我们上节课学习过得凑十法表示出思考的过程,大部分学生都能表示的出来,因此我再适时介绍一下,8+7用“凑十法”计算是,可以把7分成2和5,8加上2变成10,10再加上5变成15,为什么是分成2和5而不是其他呢,因为8和2可以凑成十。最后,我试着让学生想一想,8+7还可以怎样计算呢?再得出8+7还可以吧8分成5和3,其中的3和7合成10,10再加上5等于15。

本节课不足:本节课着重是让学生用“凑十法”来计算8、7加几的得数,但是在讲授的过程中,在凑成十的环节中讲的还不够到位,以至于班级中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不知道要把其中一个加数分成几和几来计算,他们在计算的时候还是通过掰手指来计算的,我需要加强对他们的辅导。

【《8加几》数学教学反思4篇(完整文档)】相关文章:

1.保安部年度总结保安年终总结13篇

2.优秀话务员工作总结4篇(2024年)

3.2024年度造价工程师年终个人工作总结5篇

4.个人总结结尾7篇【通用文档】

5.2024年关于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情况述责述廉报告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