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写作课教学反思作为一名新老师,我怀着忐忑又十分期待的心情开展我的第一次公开课。我所讲授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八课《枣核》。《枣核》是当代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职语文写作课教学反思6篇,供大家参考。
中职语文写作课教学反思篇1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怀着忐忑又十分期待的心情开展我的第一次公开课。我所讲授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八课《枣核》。
《枣核》是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表现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美文。文章紧紧扣住思乡这一主题,以枣核为线索,一一记述了友人的思乡之情、之恋、之举。在教学中以朗读为基础,辅以圈画、品味词句等方式,同时捕捉一些关键词句共同品味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民族感情。我把教学的难点落实在作者如何用友人平常生活的细节之处表现文章的主题。这是一篇看似很普通的随笔,但是随笔并不随便,作者用枣核为线索巧设悬疑,对旧时同窗家后花园的铺陈描写都是为了曲折地表达出海外游子们对故土的依恋,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通过这一节公开课,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上需要改进之处有以下几点:
其一,本节课我以歌词(《我的中国心》)导入引起学生思乡的共鸣,然后让学生解读文本,期望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为学生敞开心灵进行师生对话创设有利的情境,进而师生共同游历海外游子那一段思乡怀人的情感历程。但效果并不太突出,我应该给学生播放所选歌曲片段,从而能让学生能感触更深,更快的融入情境。
其二,应该加强师生互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思想情感。
其三,课堂教学不应该贪多、图全,讲授要做到详略结合,巧妙过渡。其四,要注意板书艺术,能抓住文章大意,整体美观大方。
其五,还应该搜集了关于思乡爱国的名句、名篇(比如余光中先生的《乡愁》)等,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这一主题的体会理解,完成了从文本解读到学生人格精神的飞跃,以求在合理控制讲授进度的基础上达到课堂效果更好。
这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我以后会多加学习改正!感谢同仁们的指导提点!
中职语文写作课教学反思篇2
上学期我担任了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刚结束的九年级教学相比,七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我好好反思。我们都知道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直到现在,我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最近,我发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令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这些障碍,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我意识到:要处理好培养求异思维与培养求同思维的关系。不是想法、说法越新越好,越与众不同越好。关键是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
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几种现象: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品课不可取。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服务。
5、课本不能丢。不能拿着新课标中提倡“否定‘课本中心’”的说法当尚方宝剑,完全忽视文字本身所承载的价值观念,文化背景,去追求所谓的“新意”“创新”还有什么意义?纯粹的“大胆的说”进而“编造的说”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忽略文字的背后,语感和语言的挖掘从何谈起?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课前、课中、课后的一系列反思,就没有精彩的课堂教学,就没有不断成长的生命活力。只有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完善,教学质量才会不断的上升,幼小的学生才会茁壮成长。
中职语文写作课教学反思篇3
一、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教学设计和课后再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着实能增强语文课堂的效率。说到教学中的反思,必须要包括学生和教师两个元素组成,然而为什么要进行语文教学反思呢?首先,少部分教师对教学反思的意识还停留在“一节课上完”,完成了上课的任务就意味着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不会进行深入思考课程背后出现的问题,如课堂上学生为什么会表现成这样、自身的行为是否需要改进等。其次,教育工作者们在教学反思的行动缺乏主动性。教学反思并不是机械式地回忆教学的实践过程,而是需要教师将带有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应用到课堂中去。最后,教师对教学反思的具体内容理解不够到位。教师应该切实关注教学理念怎样能够落实、教学目标是否能实现、怎样正确的运用教学方法、教材内容把握的是否得当、怎样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和谐等一系列问题,这样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改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教学反思的过程
中学语文的教学反思应该包括以下3个方面,且这3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的过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首先,教学活动需要精心的课堂设计,扎实的备课内容。课前准备是课堂的关键环节,有一个好的课堂效果是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之上。我们中学语文备课既要求实实在在的吃透教材,又要求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运用教材、审视教材,例如我第一次讲解文言文中虚词“之”,用法有很多种,由于我备课不充分,课堂上被一个学生问住了,最后整节课学生都在窃窃私语,注意力不集中,很失败。所以,上好一堂成功的课,备课是关键。其次,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情、目光及态度,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准确把握学生的反馈信息。最后,如若在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课堂中能解决的,应当及时调整,坚决不带着问题继续授课。课堂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下课后应不断思考并进行记录,到解决为止。
三、反思的策略
(一)语文教学反思不宜面面俱到
针对一堂具体的语文课进行反思,开始我是从教学中的语句是否合适,教学态度是否足够端正,教学环节是否安排合理等这些方面去进行反思。事实上,这样在宏观上的效果不够明显。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自己的教学反思从整节课过度到这节课的某一部分、某一环节来进行反思。用板书设计来说明问题,近几年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许多现代化的授课方式走进课堂,但是在实际上,没有任何一种方式能替代板书。究其原因为,板书具有直观性、长时间性、灵活性及示范性。所以,把每一节课分成若干个小部分来反思,其效果异常明显。
(二)教学反思选择了某一个对象,待其有所改进后再做进一步调整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就好似打水井,只有在某一个问题上用力挖掘,才能真正的寻求到解决的方法。反之,淡出挖掘、到处取水,终不得见水。同样以板书设计来说明问题,在认识到自己在板书的设计环节中存在问题后,我每上一节课都刻意的注重自己的板书书写、设计,一段时间后,板书的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三)评别人的课也是对自己课的反思
作为一名站在中学语文教育一线的教师,日常的听评课也成为了一种教学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听评课是一种极其具体、直接、有效的方法,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有一句话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以后,每个人就是两个思想。”所以,虽然日常教学任务特别繁重,但我们仍必须认真的对待每一次的听评课,这既是对其他老师的尊重,又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提升。在总结分析其他老师的课时,要与自己的课进行对比,取长补短。
四、小结
语文教学反思是值得语文教学者重视的一个教学环节。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其的重要性。中学语文教师如果可以做好、做细教学反思这项工作,就会上好每一节课,同时使自己迅速的成长为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中职语文写作课教学反思篇4
一、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教学设计和课后再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着实能增强语文课堂的效率。说到教学中的反思,必须要包括学生和教师两个元素组成,然而为什么要进行语文教学反思呢?首先,少部分教师对教学反思的意识还停留在“一节课上完”,完成了上课的任务就意味着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不会进行深入思考课程背后出现的问题,如课堂上学生为什么会表现成这样、自身的行为是否需要改进等。其次,教育工作者们在教学反思的行动缺乏主动性。教学反思并不是机械式地回忆教学的实践过程,而是需要教师将带有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应用到课堂中去。最后,教师对教学反思的具体内容理解不够到位。教师应该切实关注教学理念怎样能够落实、教学目标是否能实现、怎样正确的运用教学方法、教材内容把握的是否得当、怎样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和谐等一系列问题,这样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改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教学反思的过程
中学语文的教学反思应该包括以下3个方面,且这3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的过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首先,教学活动需要精心的课堂设计,扎实的备课内容。课前准备是课堂的关键环节,有一个好的课堂效果是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之上。我们中学语文备课既要求实实在在的吃透教材,又要求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运用教材、审视教材,例如我第一次讲解文言文中虚词“之”,用法有很多种,由于我备课不充分,课堂上被一个学生问住了,最后整节课学生都在窃窃私语,注意力不集中,很失败。所以,上好一堂成功的课,备课是关键。其次,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情、目光及态度,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准确把握学生的反馈信息。最后,如若在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课堂中能解决的,应当及时调整,坚决不带着问题继续授课。课堂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下课后应不断思考并进行记录,到解决为止。
三、反思的策略
(一)语文教学反思不宜面面俱到
针对一堂具体的语文课进行反思,开始我是从教学中的语句是否合适,教学态度是否足够端正,教学环节是否安排合理等这些方面去进行反思。事实上,这样在宏观上的效果不够明显。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自己的教学反思从整节课过度到这节课的某一部分、某一环节来进行反思。用板书设计来说明问题,近几年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许多现代化的授课方式走进课堂,但是在实际上,没有任何一种方式能替代板书。究其原因为,板书具有直观性、长时间性、灵活性及示范性。所以,把每一节课分成若干个小部分来反思,其效果异常明显。
(二)教学反思选择了某一个对象,待其有所改进后再做进一步调整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就好似打水井,只有在某一个问题上用力挖掘,才能真正的寻求到解决的方法。反之,淡出挖掘、到处取水,终不得见水。同样以板书设计来说明问题,在认识到自己在板书的设计环节中存在问题后,我每上一节课都刻意的注重自己的板书书写、设计,一段时间后,板书的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三)评别人的课也是对自己课的反思
作为一名站在中学语文教育一线的教师,日常的听评课也成为了一种教学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听评课是一种极其具体、直接、有效的方法,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有一句话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以后,每个人就是两个思想。”所以,虽然日常教学任务特别繁重,但我们仍必须认真的对待每一次的听评课,这既是对其他老师的尊重,又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提升。在总结分析其他老师的课时,要与自己的课进行对比,取长补短。
四、小结
语文教学反思是值得语文教学者重视的一个教学环节。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其的重要性。中学语文教师如果可以做好、做细教学反思这项工作,就会上好每一节课,同时使自己迅速的成长为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中职语文写作课教学反思篇5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怀着忐忑又十分期待的心情开展我的第一次公开课。我所讲授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八课《枣核》。
《枣核》是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表现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美文。文章紧紧扣住思乡这一主题,以枣核为线索,一一记述了友人的思乡之情、之恋、之举。在教学中以朗读为基础,辅以圈画、品味词句等方式,同时捕捉一些关键词句共同品味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民族感情。我把教学的难点落实在作者如何用友人平常生活的细节之处表现文章的主题。这是一篇看似很普通的随笔,但是随笔并不随便,作者用枣核为线索巧设悬疑,对旧时同窗家后花园的铺陈描写都是为了曲折地表达出海外游子们对故土的依恋,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通过这一节公开课,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上需要改进之处有以下几点:
其一,本节课我以歌词(《我的中国心》)导入引起学生思乡的共鸣,然后让学生解读文本,期望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为学生敞开心灵进行师生对话创设有利的情境,进而师生共同游历海外游子那一段思乡怀人的情感历程。但效果并不太突出,我应该给学生播放所选歌曲片段,从而能让学生能感触更深,更快的融入情境。
其二,应该加强师生互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思想情感。
其三,课堂教学不应该贪多、图全,讲授要做到详略结合,巧妙过渡。其四,要注意板书艺术,能抓住文章大意,整体美观大方。
其五,还应该搜集了关于思乡爱国的名句、名篇(比如余光中先生的《乡愁》)等,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这一主题的体会理解,完成了从文本解读到学生人格精神的飞跃,以求在合理控制讲授进度的基础上达到课堂效果更好。
这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我以后会多加学习改正!感谢同仁们的指导提点!
中职语文写作课教学反思篇6
上学期我担任了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刚结束的九年级教学相比,七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我好好反思。我们都知道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直到现在,我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最近,我发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令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这些障碍,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我意识到:要处理好培养求异思维与培养求同思维的关系。不是想法、说法越新越好,越与众不同越好。关键是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
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几种现象: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品课不可取。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服务。
5、课本不能丢。不能拿着新课标中提倡“否定‘课本中心’”的说法当尚方宝剑,完全忽视文字本身所承载的价值观念,文化背景,去追求所谓的“新意”“创新”还有什么意义?纯粹的“大胆的说”进而“编造的说”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忽略文字的背后,语感和语言的挖掘从何谈起?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课前、课中、课后的一系列反思,就没有精彩的课堂教学,就没有不断成长的生命活力。只有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完善,教学质量才会不断的上升,幼小的学生才会茁壮成长。
【2024年度中职语文写作课教学反思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