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妙峰文库网!

2024年小学数学教案模板15篇

时间:2024-05-05 09:25:01 来源:妙峰文库网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整数的意义和读写教学内容:教材40到44页。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的意义,掌握整数、自然数、小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对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1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15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篇1

整数的意义和读写

教学内容:教材40到44页。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的意义,掌握整数、自然数、小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对整数、小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

2、使学生巩固整数、小数的读写方法,会正确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经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在以后近两个月的数学课里,我们将进行数学总复习。通过总复习,使我们进一步牢固掌握小学数学的知识,为到初中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小学数学总复习分七节内容安排,第一节是整数和小数。今天这节课,首先复习整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要求大家进一步明确整数、小数的相关概念,提高整数、小数的读写能力。

二、复习整数、小数的意义

1、整理整数、小数的概念。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里包括哪些数?(板书)谁来说一说,怎样的数是自然数?(板书:0,1,2,3……)你能举几个自然数的例子吗?(板书学生举例的数)数物体时什么情况下要用。表示?提问:你还看出按顺序排列的自然数里有哪些特点?(让学生自己自由地说一说)小结自然数在数物体时表示的意义,说明自然数是整数。

2、学生练习。

教科书41——43页的练习。

教学反思:

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材第43——47页。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及相关概念,认识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数的意义。

1、说出下列小数的意义。

O.3 0.13 0.258 O.013

学生口答后,说明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干分之几……

2、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和小数的知识,今天开始,我们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及一些相关概念,认识这些概念的联系,并提高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二、复习分数的意义和相关概念

1、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提问:根据上面每个分数的意义,你能说说怎样的数是分数吗?(板书:分数的意义)上面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什么叫分数单位?(板书;分数单位)

2、说出下列各题的商。

2÷9 4÷13 ÷7

提问:在上面算式里,能用整数表示这些算式的商吗?像上面这样两个数不能整除时,用什么数来表示商?指名学生口答商是多少。提问:除法与分数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

3、学生练习。

(1)做“练一练”第l、2题。

学生填在课本上。指名口答,并说说怎样想的。

(2)口答练习十五第1题。

提问:为什么这两个分数不一样?

(3)口答练习十五第2题。

指名学生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4)口答练习十五第3题。

指名学生说出每句话的含义。

4、比较每组数里小数与分数表示的意义。

0.3和 0.13和 0.013和

你觉得每组数里小数和分数表示的意义有什么联系?可以看出小数实际上是怎样的分数?

5、复习分数的分类。

(1)提问:我们把分数怎样分类的?

(2)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学生口答。

(3)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的?(接“真分数”和“假分数”板书:分子<分母 分子≥分母)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值有什么区别?

(4)提问:假分数可以改写成怎样形式的数?带分数和整数能改写成假分数吗?

(5)做“练一练”第4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假分数怎样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带分数或整数怎样化成假分数?

6、复习最简分数。

(1)提问:怎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谁来举几个最简分数的例子?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个分数都是最简分数。

①4米是6米的 。

②9千克是12千克的 。

ww w..com

③5厘米是1O厘米的 。

指名口答后提问:这里的分数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三、复习百分数的意义和相关概念

1、做“练一练”第5题。

让学生填( )里的数,然后口答,老师板书出97.5%提问,97.5%是什么数,它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合格率97.5%具体表示什么意思?(合格的零件数占零件总数的97.5%)从上面的数里,你能知道怎样的数叫做百分数?(板书:百分数的意义)请你说出几个百分数。你认为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

2、复习“成数”。

(1)提问:“成数”实际上是什么数?在哪里用“成数”来表示?

(2)做“练一练”第6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

3、做练习十五第4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指名回答。追问: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四、综合练习

1、教科书46——47页的练习。

教学反思:

常见的量

教学内容:书4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加深认识已经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及其计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体会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加深理解并掌握各类量相邻计量单位的进率。

2、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对常用的计量单位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

学习过程:

一、激趣引入

板出:5( )= 5000( ) 8( )〉8( )

提问:老师在黑板上写了2个奇怪的式子,你能想办法让这些式子成立吗?

学生填空。

教师小结:单位名称的作用真的很大!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常见的量。

二、梳理知识:

1、回顾单位。

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计量单位?你打算怎么整理?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整理方法。

2、小组整理,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沟通联系。(找2-3人汇报)

提问:哪几类计量单位间又存在着联系?

(1)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2)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追问:有联系,也有区别,你能以1分米、1平方分米、1立方分米为例,说说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说,教师画出三者的示意图。

3、复习进率。

要求:这些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打开作业纸,边想边填。填完后同坐互相看一看填的对不对?

汇报:

(1)用1分钟的时间看一看,并与自己写的比一比,是否相同?

(2)你觉得哪几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要特别提醒同学注意的呢?

四、综合练习。

教科书48页的练习。

教学反思:的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49——6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四则运算。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馄合运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计算简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具体特点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复习运算的意义

1、提问:分数四则运算意义与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有哪些相同,有什么不同?指出:分数加减法和除法的意义与整数完全相同。在乘法里,除了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用乘法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

2、做练习49页的练习。

指名学生口答,其中第(2)题要求说明理由。追问: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三、复习分数四则运算法则

1、复习加、减法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加、减法。

让学生计算 + 、 - ,同时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2)提问:分数加、减法怎样算?(板书:分数加减法:同分母的,分子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先通分再计算。)你能举例说明吗?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要先通分再计算?(只有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分数加、减法的法则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的法则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直接相加、减,所以整数、小数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分数是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2、复习分数乘、除法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后四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做一组题。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2)提问:分数乘、除法怎样算?(板书:分数乘法;分子、分母分别相乘。分数除法:乘除数的倒数。)

3、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说出得数。第三、四行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四、复习四则棍合运算

1、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的?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相同。(板书)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要按照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一步一步算出结果。

2、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看一看,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回答,并在小黑板上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出来。追问:这样计算简便一些吗?为什么?指出:整数、小数的运算定律在分数里同样适用。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应用运算定律和规律,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3、讨论练习十六第2题。

现在请大家看练习十六第3题。讨论一下,每道题的数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指名学生口答怎样算简便。

4、讨论练习十六第6题。

让学生讨论、填数。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怎样想的,有几种填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能把这些内容简要地概括一下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六第3题右边四题,第4题下面三行,第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六第2题,第3题前五题,第4题第一行。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了解统计的意义。

2、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明确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复习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统计

1、观察讨论

(1)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这张图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作用?

仔细观察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

(2)学生观察讨论,思考,依据自己的体验回答。

仔细观察统计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梳理统计图信息。

2、回答问题

根据条形统计图上的信息,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1)最受二年级同学欢迎的饮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喜欢哪两种饮料的人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提问与解答

(1)根据统计图上提供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问与解答。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3)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全班解答,订正。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讨论,在互动中分享、互补。

二、拓展练习

1、完成108页第14、15、16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采用全班合作的方式进行。

2、随堂练习。

3、补充练习。

三、课堂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3、结合数的概念的学习,感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爱科学的教育。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显示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食物投影、10的卡片、点子图、小棒;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复习已学过的数,比9大一的数是10。

1、谈话引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0~9的数,我们不仅能够正确的数这些数,还能读写,知道他们的大小和组成。那么比9大的数大家认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

2、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认识10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看图数一数,抽象出数字10。

师:图书同学们在干什么?大家数一数一共去了几个同学?老师呢?一共去了多少人?(10人)是吗?大家一起来数一数。

介绍你数的方法。(可以一个一个数,也可以几个几个数,发现只要有次序,不遗漏重复数的结果都是10)*小编 *

(2)数一数:

从学具盒中数出数量是10的任意一种学具。

教师示范数出10根小棒,并用皮筋捆好,问:这一捆里有几个1根?也就是几根?使学生明确10个一是1个十。

找找自己身上哪一部分的个数可以用10来表示。

(3)10以内数的顺序

教师出示点子图。看书上的计数器的图,让学生感受9颗后面再加一颗就是10颗。

看书上的直尺图,你能说出10以内的数的顺序吗?

引导学生小结:明确9加上1是10,10去掉1是9,10排在9的后面。

按数的顺序,让学生把直尺上的数字填完整,再抽象出数轴,明确10以内的数序。填空:书上P67页,第1、2两题。反馈第1题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2题呢。

(4)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9和10

除了9以外,还有哪些数比10小?10比哪些数大?你是怎么想的?

(5)区别10和第10

自己画一画表示10的物体:画o,画好后请同桌同学数一数校对。师拿出学生刚才画的圆OOOOOOOOOO,给左起第10个O画上黑色和右起第10个O画上红色。

(6)10的书写:教师范写一学生练习,说说写10与以前写的数有什么特别?

三、10的组成

1、10的组成

(1)同桌合作,学习10的组成,一个分,另一个记录。归纳10的组成。

(2)10的组成有几种?用什么方法能很快地记住它们?可用手指强化记忆

2、练习巩固:

(1)击掌组成10

(2)说数组成10

(3)连线:P65做一做

(4)10的组成和分解的运用如套圈活动:练习九第3题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又增长了什么本领?

五、课后小记:

学生第一次写两个数字组成的数,学写中协调性比较差,写1合0时都是要求略斜,组合后写成了尖尖的。如,问题在于前面写0时要求不够严格。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篇4

『教学目标』:

一、 让学生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能自主编制并记忆8的乘法口诀。

二、 让学生在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编制并记忆8的乘法口诀。

『教具准备』:

积木玩具、水果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复习并猜想

(1)组织学生背诵1~7的乘法口诀。

(2)引导学生猜想8的乘法口诀。

(3)揭题

板书课题:8的乘法口诀。

二、 新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

(1)提供积木玩具,引导学生观察。

1、 提问:这个正方体是由几个小积木组成的?那就是1个几?

你能列出算式吗?

那乘法口诀该怎么编呢?你会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个8是81×8=8一八得八

追问:“一八得八”表示什么意思?

2、如果老师要做2个、3个……8个这样的正方体又各要多少个小积木呢?这几句口诀你会编吗?

3、分组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个8是162×8=16二八十六

3个8是243×8=24三八二十四

4个8是324×8=32四八三十二

……

学生齐读算式和口诀

提问:“三八二十四”表示什么意思?“八八六十四”又表示什么意思?

追问:这些口诀只能写这么一个乘法算式吗?

为什么“八八六十四”只能写一个乘法算式?

(2)记忆口诀

1、谁有好的方法快速记住口诀呢?

有谁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呢?

看看口诀上下两句的积相差多少?

2、齐读口诀→分组读→分男、女生读

3、 师生对口令→男、女生对口令

三、巩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口诀运用

出示:四八三十二

提问:那些算式可以用到这句口诀?生答,师板书。

追问:3×8+8 5×8-8 能不能用到这句口诀呢?为什么?

(2)解答第71页第1题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解答第71~72页第2、4题

(4)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知识

创设情境:到8元水果超市里买水果

你想买哪几样水果?说说你需要多少钱?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齐背诵8的乘法口诀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篇5

一、课题:量的计量

1、单名数、复名数的复习,并举例。

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2、小组共同回忆探讨。

二、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

谈话:回到学校,马明对手头的材料认真研究起来。

提问:你能帮马明出个主意,更好地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吗?

小结:用统计图可以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更加形象具体。

提问:我们根据统计表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为什么?

总结:我们是根据统计图的特点来选择统计图的。现在打开书p140,再看一看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三、根据统计表画统计图。

要求:小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放的制图纸,在征求组员意见的基础上合作制图。每个小组3人,每人完成一种统计图。

引导评价板演学生的制图。

四、分析统计图。

出示讨论题:

1、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产值增长得快?

2、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工作人数多?哪个厂的技术人员多?

3、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外销产品占产品销售总数的百分比大?

4、综合上面的分析,你建议马明到哪个单位应聘,为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篇6

正比例和反比例

教学内容:教科书63——6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及其异同点。

2、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3、 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 回忆旧知

1、 让学生举一个正、反比例的例子,说说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

(1) 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

(2) 指生在班内说。

2、 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式分别是什么?

生答后师板书

正:y/x=k(一定) 反:x×y=k(一定)

(二) 归纳正、反比例的异同点

1、 小组合作: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正、反比例的异同点。

2、 交流。

我们组是用表格表示的。

正比例反比例

相同点都有一个不变量两个变量

不同点比值(商)一定x/y=k(一定)积一定xy=k(一定)

3、讨论:如果我们用a、b、c表示三种量,用a×b=c表示它们的关系,那么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比例关系呢?

(1)独立思考。

(2)指名回答。

(3)归纳板书:a一定,b和c成正比例;

b一定, a和c成正比例;

c一定,b和a成反比例;

提问:为什么根据一个乘法式子就能判断两种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呢?(根据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积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两个因数分别相当于除数和商。)

(4)自己举一个熟悉的三种数量关系,说一说它们存在怎样的比例关系。(三)综合练习:教科书63——64页的练习。

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66——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

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创新意识,发展数感。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发现和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很好地实现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上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规律。

师:(教师巡视一周,仿佛在数一数班级有多少人)问:你们猜一猜老师在干什么呢?

生:在书我们班级有多少人。

师:你们的眼睛可真亮,都看出来了,那你能猜出老师刚才是怎样数的吗?

生:1 2 3 4 5------(板书)

2 4 6 8 ------

5 10 15 20------

师:你们可真聪明,都被你们猜中了,这几组数你们能接着数下去吗?

生:能

师:谁愿意给大家数一数?(指名数)

师:大家都会数吗?(会数)

师: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看到前面的几个数就能接着数下去呢?

生:因为这几组数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都找到了这几组数的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找规律”。

二、探索交流,找出规律

1、练习教科书66也1小题。

三、综合练习:教科书66——65页的练习。

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6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四边形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能正确地画圃;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并且理解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根据平面的基本特征,能够理解平面图形的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 复习了平面图形。

(一)复习三角形的概念。【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提问:什么叫做三角形?你能够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

老师板书分类:a.按照边分类;b.按照角分类

2、教师口述,学生作图。

(1)等腰三角形

(2)等腰直角三角形

3、判断。

出示一组三角形,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三角形。

4、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

提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二)复习四边形,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教师提问:四边形是怎样的图形?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四边形?

1、复习图形特征。

出示:

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小组共同回忆:

(1)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2)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3)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4)梯形有什么特征?

2、从图上看,我们学过的四边形可以分为哪几类?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小结:由于长方形、正方形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所以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复习圆。【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复习圆的特征。

(1)画圆,并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

(2)提问:圆是怎样的一个图形?

同一个圆中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二、复习轴对称图形。

(1)请同学们把圆对折。

提问:你发现圆对折后有什么特点?

再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

(2)提问:你认为刚才对折的图形都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图形?

(板书:轴对称图形)

这里对折的折痕就是什么?

(板书:对称轴)

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圆有多少条对称轴?

我们学过的其他图形里,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你还能说出哪些见过的轴对称图形?

三、复习立体图形

四、综合练习。

教科书68页的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了解间隔现象、简单搭配、排列现象、简单周期现象和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

2、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3、在探索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四、五年级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数学无处不在,在同学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学规律,运用这些规律我们又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以前学习过的《找规律》的一些知识。

二、复习整理

1、间隔现象的排列规律。

植树现象:

(1)两端都种,间隔数+1=棵数

(2)两端都不种,间隔数-1=棵数

(3)如果一端种,另一端不种,间隔数=棵数

在首尾相接的封闭排列中,物体的个数与间隔数是相等的。类似的现象还有锯木头、爬楼梯等。

练一练:有一条长800米的公路,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20米栽一棵杨树,需要多少棵树苗?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并解答,然后交流。

教师及时小结:要求需要多少棵树苗,先要求出这条公路有多少个20米,即先算出间隔数。因为是在公路一侧从头到尾种树,所以杨树棵数比间隔数多1。

2、简单搭配、排列现象中的规律。

师: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搭配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服饰选配、饮食搭配、路线选配用符号表示,有顺序地思考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

练一练:从小明家到少年宫有3条路,从少年宫到新华书店有4条路,那么从小明家到新华书店一共有多少条行走路线?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然后交流想法。

3、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

师:通过观察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计算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一共有多少个。

练一练:小红在家练习硬笔书法时,写北京奥运北京奥运依次写下去,那么第24个应是什么字?第45个呢?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后交流。

教师及时小结:因为北京奥运这四个字依次重复出现,所以把每4个字看作一组,244=6组,没有余数,说明第24个字是第6组的最后一个字,也就是运字。(同理分析第2个问题。)

4、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

师:可以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根据某个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出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从而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在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中,画图、列举、计算都是常用的策略。

练一练:在下表中,每次圈出相邻的3个数,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每次圈出4个相邻的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再交流想法。

三、巩固练习

1、街心公园一条林荫小路长200米,在林荫小路的两旁从头到尾等距离栽种月季花,共栽了82棵。每两棵月季花相距多少米?

2、六一儿童节时,教室里按2红、1黄、1蓝的顺序挂彩灯,一共要挂38盏。算一算,最后一盏是什么颜色的灯?

3、学校会议室里每排有20个座位,张老师、李老师、王老师打算坐栽第一排三个相邻的座位上,李老师在张老师的右边,王老师在李老师的右边。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4、丁丁的爸爸、妈妈各自去外地出差了,他们三人每两人通一次电话,一共通了多少次电话?如果他们互相写一封信,一共写了多少封信?

四、全课总结

课前思考:

现在进入到复习阶段,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同时,也越来越感受到自己本身知识的缺乏,就拿孙老师所说的间隔问题。这是学生之前学过的知识,而且也有一定的规律,很多学生都没有掌握好。作为一个新老师,我也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但由于在练习中遇到这类题型,知道是间隔问题,所以我去请教了任教四年级的数学老师。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作为一名毕业班的教师,我一直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中,一直要发现问题才想去解决问题。在讲解练习的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有关间隔问题的求法,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是一脸茫然。孙老师本节课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再次巩固一下。

课前思考:

在6月3日与5日的会议上,朱红伟老师与苏主任都谈到了在检测中要对《找规律》与《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两个内容需要检测,检测的难度限于例题与试一试,我想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可能化时比较多。看了四~六年级的教材,其中替换、倒推是解决问题策略中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图形的平移规律是找规律中不太用,学生可能已经遗忘的知识点,否可以补充一些五六年级这两方面内容的例题,在讲解分析例题的同时帮助学生复习整理。建议将这两个内容花一课时时间复习。

课后反思:

有关植树问题较之前相比,很多学生都能掌握,但在做巩固练习第一题时有一小部分学生都没有做对,究其原因主要是这题求的是间隔数而不是通常求的棵数再加上在公路的两边都种月季花,所以一部分学生没能转过弯来。

在巩固练习第3题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思考:如果把李老师在张老师的右边,王老师在李老师的右边这一条件去掉,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学生完成得也不错,从这节课的复习情况来看,找规律的知识学生基本都能掌握。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篇8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内容。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析、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简单的和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类型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进一步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答算式或方程。

(1)20米是50米的百分之几?

(2)50米的 是多少?

(3)多少米的 是20米?

学生口答后提问:第(1)题的40%是怎样求的,表示什么意义?第(2)、(3)题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的,这两个式子都表示什么意义?

2、引入课题。

我们根据分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数量关系,学习过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这节课就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我们学过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分为简单的和稍复杂的两种情况。通过复习,要能进一步理解井掌握它们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更加明确它们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提高分析、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解题思路

1、选择下面三个条件里的一个条件作问题,编出三道不同的应用题。

(1)松树30棵 (2)杨树50棵

(3)松树棵数是杨树的

学生回答时,分别出示三道应用题:

(1)松树30棵,杨树50棵,松树棵数是杨树的几分之几?

(2)杨树50棵,松树棵数是杨树的 ,松树多少棵?

(3)松树30棵,正好是杨树棵数的 ,杨树多少棵?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或方程,老师板书。提问:第(1)题为什么用“杨树棵树”做除数?第(2)、(3)题为什么都用“杨数棵数”乘言?你认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关键:确定单位“1”的数量)追问:上面题里与“÷”对应的数量是什么?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要怎样算?第(2)、(3)题都是技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子的?

2、归纳基本思路。

从上面的题可以看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确定单位“1”的数量,并且找出与“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对应的量,然后联系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或者一个数乘分数(或百分数)可以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列出数量关系式,再列出式子解答。如果要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就用“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除以单位“1”的数量;当“几分之几”是已知条件时,就要根据单位“1”的量乘几分之几等于与“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来列算式或方程解答。

3、组织练习。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7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然后提问怎样列式的,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不是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为什么列出的算式不同?指出: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时,要找准相应的数量。

2、做练习十六第8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指名口答算式和方程,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所用的解题方法不一样?

3、做练习十六第9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为什么问题相同,而解题方法不一样?这两题各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列式子的?

指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般先确定单位“1”的量,(板书:定“1”)再根据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确定解题方法,明确用算术方法还是用方程解答,然后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式子解答。

四、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对于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你进一步明确了些什么?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六第7题的计算;练习十六第10、11题。

教学反思: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练习十六第12~16题,练习十六后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能正确地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以及工程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它们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基本方法

1、提问: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分析思考?

2、分数乘法应用题。

(1)校园里有桂树28棵,玉兰树棵数是桂树的 ,玉兰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有桂树28棵,玉兰树棵数比桂树少 ,玉兰树有多少棵?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提问:这两题为什么都用算术方法解答?列出的算式为什么不一样?从这里可以看出,分析数量关系时要注意什么?

3、分数除法应用题。

(1)校园里有玉兰树21棵,正好是桂树棵数的 ,桂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有玉兰树21棵,正好比桂树棵数多 ,桂树有多少棵?

指名学生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为什么都用方程解答?为什么列出的方程不一样?你认为,这里的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也要注意什么?

4、小结。

从上面两组题可以看出,在分数应用题里,先确定单位“1”的量,如果已知单位“1”的量,用算术方法解答;当单位“1”的量未知时,用方程解答比较方便。分析数量关系时,还要注意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果问题或已知数量与题里的“几分之几”不对应,就是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解答时先要根据题里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式,然后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或方程解答。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12题。

科书58——60页内容。

教学反思:

方程

教学内容:教科书62——6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会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理念: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为主。

教学步骤

一、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复习解简易方程,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 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 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 乘法交换律。

(3)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写出字母式子,同时指名一人板演。指名学生说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你能举例说明吗?(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如小明比小红重2千克,用a表示小明的体重,那么小红的体重就是a-2.)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时要怎样写?

三、复习解简易方程

1、复习方程概念。

(1)等式的意义:表示等号两边两个式子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如:3+6.5=9.5、7-4.2=2.8、3.6× 0.5=1.8、3.5+x=9.5等都是等式。

(2)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首先要看这个式子是不是等式,接着再看这个式子中是否还含有未知数。如x 3.2=8、11x=363、x+7.6=11.4等都是方程。

(3)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等式的范围比方程的范围大。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35 ÷7=5、2x=0、 3.5x=4、11.2-x=11.14等都是等式,但35÷ 7=5不是方程。

2、复习解方程

(1)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x=32是方程x-32=0的解。

(2)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如:

4x=6

解: x=6 ÷4

x=1.5

提问:解题的依据是什么? 怎样进行验算 ?

解方程的依据:

A、四则运算之间各部分的关系。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除数=商 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B、等式的性质。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减去)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解方程应注意:书写时,要注意先写“解”字,上、下行的等号要对齐,注意不能连等。

四、综合练习

教科书62——62页的练习。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篇9

教学内容:

课本第158页总复习(五)第25~31题;《作业本》p82.

教学目标:

牢固掌握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基本概念整理

1、说出有关计算公式。

(1)学生讨论回答。(先文字公式再字母公式)

(2)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圆周率?

2、填表计算:(单位:厘米)

(1)学生全体练习。(2)投影反馈。

3、练习:课本第158页第25题。

二、基本练习

1、按要求计算(求面积):

(1)d=12厘米

C=?

S=?

(2)r=4.5分米

C=?

S=?

(3)C=50.24米

S=?

学生练习后反馈计算方法和结果。

2、练习:课本第158页第26~29题。(重点指导第26、27题。)

三、复习组合图形的面积

1、求下列各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周长。(单位:厘米)

(1)学生练习。

(2)反馈讨论每个图形的解题思路,数量关系。

(3)小结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

a、分析数量关系b、确定公式、处理数据c、列式计算

2、学生练习:第159页第30题。(学生反馈)

问:阴影部分的面积怎么求?隐蔽(缺少)条件怎么求?为什么?

四、深化练习

1、求周长和面积。第31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2、求下列图形(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

(1)说出每个图的周长、面积各指哪部分?

(2)说计算方法和结果。

五、教学小结与《作业本》p82.

六、讨论思考题。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篇10

整数的意义和读写

教学内容:教材40到44页。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的意义,掌握整数、自然数、小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对整数、小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

2、使学生巩固整数、小数的读写方法,会正确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经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在以后近两个月的数学课里,我们将进行数学总复习。通过总复习,使我们进一步牢固掌握小学数学的知识,为到初中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小学数学总复习分七节内容安排,第一节是整数和小数。今天这节课,首先复习整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要求大家进一步明确整数、小数的相关概念,提高整数、小数的读写能力。

二、复习整数、小数的意义

1、整理整数、小数的概念。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里包括哪些数?(板书)谁来说一说,怎样的数是自然数?(板书:0,1,2,3……)你能举几个自然数的例子吗?(板书学生举例的数)数物体时什么情况下要用。表示?提问:你还看出按顺序排列的自然数里有哪些特点?(让学生自己自由地说一说)小结自然数在数物体时表示的意义,说明自然数是整数。

2、学生练习。

教科书41——43页的练习。

教学反思:

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材第43——47页。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及相关概念,认识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数的意义。

1、说出下列小数的意义。

O.3 0.13 0.258 O.013

学生口答后,说明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干分之几……

2、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和小数的知识,今天开始,我们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及一些相关概念,认识这些概念的联系,并提高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二、复习分数的意义和相关概念

1、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提问:根据上面每个分数的意义,你能说说怎样的数是分数吗?(板书:分数的意义)上面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什么叫分数单位?(板书;分数单位)

2、说出下列各题的商。

2÷9 4÷13 ÷7

提问:在上面算式里,能用整数表示这些算式的商吗?像上面这样两个数不能整除时,用什么数来表示商?指名学生口答商是多少。提问:除法与分数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

3、学生练习。

(1)做“练一练”第l、2题。

学生填在课本上。指名口答,并说说怎样想的。

(2)口答练习十五第1题。

提问:为什么这两个分数不一样?

(3)口答练习十五第2题。

指名学生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4)口答练习十五第3题。

指名学生说出每句话的含义。

4、比较每组数里小数与分数表示的意义。

0.3和 0.13和 0.013和

你觉得每组数里小数和分数表示的意义有什么联系?可以看出小数实际上是怎样的分数?

5、复习分数的分类。

(1)提问:我们把分数怎样分类的?

(2)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学生口答。

(3)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的?(接“真分数”和“假分数”板书:分子<分母 分子≥分母)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值有什么区别?

(4)提问:假分数可以改写成怎样形式的数?带分数和整数能改写成假分数吗?

(5)做“练一练”第4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假分数怎样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带分数或整数怎样化成假分数?

6、复习最简分数。

(1)提问:怎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谁来举几个最简分数的例子?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个分数都是最简分数。

①4米是6米的 。

②9千克是12千克的 。

③5厘米是1O厘米的 。

指名口答后提问:这里的分数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三、复习百分数的意义和相关概念

1、做“练一练”第5题。

让学生填( )里的数,然后口答,老师板书出97.5%提问,97.5%是什么数,它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合格率97.5%具体表示什么意思?(合格的零件数占零件总数的97.5%)从上面的数里,你能知道怎样的数叫做百分数?(板书:百分数的意义)请你说出几个百分数。你认为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

2、复习“成数”。

(1)提问:“成数”实际上是什么数?在哪里用“成数”来表示?

(2)做“练一练”第6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

3、做练习十五第4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指名回答。追问: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四、综合练习

1、教科书46——47页的练习。

教学反思:

常见的量

教学内容:书4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加深认识已经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及其计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体会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加深理解并掌握各类量相邻计量单位的进率。

2、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对常用的计量单位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

学习过程:

一、激趣引入

板出:5( )= 5000( ) 8( )〉8( )

提问:老师在黑板上写了2个奇怪的式子,你能想办法让这些式子成立吗?

学生填空。

教师小结:单位名称的作用真的很大!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常见的量。

二、梳理知识:

1、回顾单位。

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计量单位?你打算怎么整理?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整理方法。

2、小组整理,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沟通联系。(找2-3人汇报)

提问:哪几类计量单位间又存在着联系?

(1)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2)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追问:有联系,也有区别,你能以1分米、1平方分米、1立方分米为例,说说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说,教师画出三者的示意图。

3、复习进率。

要求:这些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打开作业纸,边想边填。填完后同坐互相看一看填的对不对?

汇报:

(1)用1分钟的时间看一看,并与自己写的比一比,是否相同?

(2)你觉得哪几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要特别提醒同学注意的呢?

四、综合练习。

教科书48页的练习。

教学反思:的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49——6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四则运算。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馄合运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计算简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具体特点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复习运算的意义

1、提问:分数四则运算意义与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有哪些相同,有什么不同?指出:分数加减法和除法的意义与整数完全相同。在乘法里,除了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用乘法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

2、做练习49页的练习。

指名学生口答,其中第(2)题要求说明理由。追问: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三、复习分数四则运算法则

1、复习加、减法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加、减法。

让学生计算 + 、 - ,同时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2)提问:分数加、减法怎样算?(板书:分数加减法:同分母的,分子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先通分再计算。)你能举例说明吗?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要先通分再计算?(只有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分数加、减法的法则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的法则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直接相加、减,所以整数、小数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分数是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2、复习分数乘、除法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后四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做一组题。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2)提问:分数乘、除法怎样算?(板书:分数乘法;分子、分母分别相乘。分数除法:乘除数的倒数。)

3、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说出得数。第三、四行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四、复习四则棍合运算

1、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的?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相同。(板书)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要按照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一步一步算出结果。

2、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看一看,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回答,并在小黑板上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出来。追问:这样计算简便一些吗?为什么?指出:整数、小数的运算定律在分数里同样适用。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应用运算定律和规律,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3、讨论练习十六第2题。

现在请大家看练习十六第3题。讨论一下,每道题的数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指名学生口答怎样算简便。

4、讨论练习十六第6题。

让学生讨论、填数。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怎样想的,有几种填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能把这些内容简要地概括一下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六第3题右边四题,第4题下面三行,第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六第2题,第3题前五题,第4题第一行。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篇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例题、“试一试”,第46—4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问题情景中经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出6、7减几的计算方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的意识,愿意与别人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星期天到了,智慧爷爷要带同学们到课外去学习一些知识。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观察情景图

(1)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三、建立模型

1、同学们已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么哪种方法更能表达图意呢?

(1)学生评价,教师引导。

(2)学生讨论并列出算式。7-3=4 7-4=3

2、“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列式,并简单表述想法。

四、应用拓展

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智慧爷爷很高兴,他要奖给你们一些礼物只要你们答对问题,礼物就属于你们。

1、“想想做做”第1题,看图列式。

(1)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2)交流时重点探讨第3幅图。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说图意,再填写算式和得数。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说出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再自己画线连一连。

4、“想想做做”第5题。

7只蜻蜓,飞走几只,还剩几只呢?

填完7-□=□后,再交流。

5、“想想做做”第6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回答问题,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提问题的能力。

6、“想想做做”第4题,“吃蛋糕”比赛。

蛋糕上写着3组算式,让学生比较每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智慧爷爷带我们到课堂外面去,你有哪些收获?你是怎样得到他的礼物的?

六、教学后记:

1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2学会通过数的分合来学习新知识。

3对于利用加法求减法,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利用。

4计算的时间太长,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快的反应出来。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整理与疏通运算定律、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弄清简便计算的来龙去脉,体悟到凑整思想。

2、通过错例诊断、跟进练习,在真实场景中查漏补缺、自我反省,提高简便计算能力。

3、通过另眼鉴赏,从另一个视野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教学流程:

一、激活知识、整理疏通

1、收集课前学生出的可以简便计算的试题。并校对反馈

12598

72+93+28

21254

(3/8+4/12)24

546+541/5

3/8+5.36+4.64

2、对试题按一定标准分类。(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分类。)

3、全班反馈。

预计学生会出现如下几种请款

(1)按照各种运算定律各一类。(五类,在黑板上贴出来)

(2)按照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分成三类。

二、查漏补缺、跟进练习

1、猜测前测题中哪些题错误的人数最多?

762.50.4

4.425

2/53.6-2/52.1

2564125

3/5+2/53/5+2/5

2、出示全班每题出错的统计数据,说一说感受。

3、错例诊断:通过让学生圈一圈、想一想、评一评等诊断与反思手段,达到对知识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运算定律与性质。

4、渗透简便计算的策略多样化与优化。

5、跟进练习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7+2/7

(0.7+0.7+0.7+0.7)25

5.80.125+11.6

(11+14)7.60.4

(2)选一选

1/381/38的正确答案选()

(3/7+7/11)711的简便计算方法是()

三、回顾整理,提炼思想。

对复习方法以及简便计算的思想作梳理与提炼

四、另眼鉴赏,拓展提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篇13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整理与疏通运算定律、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弄清简便计算的来龙去脉,体悟到凑整思想。

2、通过错例诊断、跟进练习,在真实场景中查漏补缺、自我反省,提高简便计算能力。

3、通过另眼鉴赏,从另一个视野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教学流程:

一、激活知识、整理疏通

1、收集课前学生出的可以简便计算的试题。并校对反馈

12598

72+93+28

21254

(3/8+4/12)24

546+541/5

3/8+5.36+4.64

2、对试题按一定标准分类。(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分类。)

3、全班反馈。

预计学生会出现如下几种请款

(1)按照各种运算定律各一类。(五类,在黑板上贴出来)

(2)按照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分成三类。

二、查漏补缺、跟进练习

1、猜测前测题中哪些题错误的人数最多?

762.50.4

4.425

2/53.6-2/52.1

2564125

3/5+2/53/5+2/5

2、出示全班每题出错的统计数据,说一说感受。

3、错例诊断:通过让学生圈一圈、想一想、评一评等诊断与反思手段,达到对知识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运算定律与性质。

4、渗透简便计算的策略多样化与优化。

5、跟进练习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7+2/7

(0.7+0.7+0.7+0.7)25

5.80.125+11.6

(11+14)7.60.4

(2)选一选

1/381/38的正确答案选()

(3/7+7/11)711的简便计算方法是()

三、回顾整理,提炼思想。

对复习方法以及简便计算的思想作梳理与提炼

四、另眼鉴赏,拓展提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篇14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内容。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析、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简单的和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类型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进一步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答算式或方程。

(1)20米是50米的百分之几?

(2)50米的 是多少?

(3)多少米的 是20米?

学生口答后提问:第(1)题的40%是怎样求的,表示什么意义?第(2)、(3)题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的,这两个式子都表示什么意义?

2、引入课题。

我们根据分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数量关系,学习过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这节课就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我们学过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分为简单的和稍复杂的两种情况。通过复习,要能进一步理解井掌握它们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更加明确它们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提高分析、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解题思路

1、选择下面三个条件里的一个条件作问题,编出三道不同的应用题。

(1)松树30棵 (2)杨树50棵

(3)松树棵数是杨树的

学生回答时,分别出示三道应用题:

(1)松树30棵,杨树50棵,松树棵数是杨树的几分之几?

(2)杨树50棵,松树棵数是杨树的 ,松树多少棵?

(3)松树30棵,正好是杨树棵数的 ,杨树多少棵?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或方程,老师板书。提问:第(1)题为什么用“杨树棵树”做除数?第(2)、(3)题为什么都用“杨数棵数”乘言?你认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关键:确定单位“1”的数量)追问:上面题里与“÷”对应的数量是什么?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要怎样算?第(2)、(3)题都是技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子的?

2、归纳基本思路。

从上面的题可以看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确定单位“1”的数量,并且找出与“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对应的量,然后联系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或者一个数乘分数(或百分数)可以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列出数量关系式,再列出式子解答。如果要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就用“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除以单位“1”的数量;当“几分之几”是已知条件时,就要根据单位“1”的量乘几分之几等于与“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来列算式或方程解答。

3、组织练习。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7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然后提问怎样列式的,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不是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为什么列出的算式不同?指出: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时,要找准相应的数量。

2、做练习十六第8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指名口答算式和方程,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所用的解题方法不一样?

3、做练习十六第9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为什么问题相同,而解题方法不一样?这两题各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列式子的?

指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般先确定单位“1”的量,(板书:定“1”)再根据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确定解题方法,明确用算术方法还是用方程解答,然后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式子解答。

四、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对于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你进一步明确了些什么?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六第7题的计算;练习十六第10、11题。

教学反思: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练习十六第12~16题,练习十六后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能正确地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以及工程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它们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基本方法

1、提问: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分析思考?

2、分数乘法应用题。

(1)校园里有桂树28棵,玉兰树棵数是桂树的 ,玉兰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有桂树28棵,玉兰树棵数比桂树少 ,玉兰树有多少棵?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提问:这两题为什么都用算术方法解答?列出的算式为什么不一样?从这里可以看出,分析数量关系时要注意什么?

3、分数除法应用题。

(1)校园里有玉兰树21棵,正好是桂树棵数的 ,桂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有玉兰树21棵,正好比桂树棵数多 ,桂树有多少棵?

指名学生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为什么都用方程解答?为什么列出的方程不一样?你认为,这里的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也要注意什么?

4、小结。

从上面两组题可以看出,在分数应用题里,先确定单位“1”的量,如果已知单位“1”的量,用算术方法解答;当单位“1”的量未知时,用方程解答比较方便。分析数量关系时,还要注意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果问题或已知数量与题里的“几分之几”不对应,就是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解答时先要根据题里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式,然后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或方程解答。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12题。

科书58——60页内容。

教学反思:

方程

教学内容:教科书62——6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会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理念: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为主。

教学步骤

一、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复习解简易方程,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 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 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 乘法交换律。

(3)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写出字母式子,同时指名一人板演。指名学生说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你能举例说明吗?(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如小明比小红重2千克,用a表示小明的体重,那么小红的体重就是a-2.)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时要怎样写?

三、复习解简易方程

1、复习方程概念。

(1)等式的意义:表示等号两边两个式子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如:3+6.5=9.5、7-4.2=2.8、3.6× 0.5=1.8、3.5+x=9.5等都是等式。

(2)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首先要看这个式子是不是等式,接着再看这个式子中是否还含有未知数。如x 3.2=8、11x=363、x+7.6=11.4等都是方程。

(3)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等式的范围比方程的范围大。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35 ÷7=5、2x=0、 3.5x=4、11.2-x=11.14等都是等式,但35÷ 7=5不是方程。

2、复习解方程

(1)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x=32是方程x-32=0的解。

(2)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如:

4x=6

解: x=6 ÷4

x=1.5

提问:解题的依据是什么? 怎样进行验算 ?

解方程的依据:

A、四则运算之间各部分的关系。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除数=商 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B、等式的性质。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减去)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解方程应注意:书写时,要注意先写“解”字,上、下行的等号要对齐,注意不能连等。

四、综合练习

教科书62——62页的练习。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篇15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了解统计的意义。

2、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明确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复习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统计

1、观察讨论

(1)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这张图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作用?

仔细观察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

(2)学生观察讨论,思考,依据自己的体验回答。

仔细观察统计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梳理统计图信息。

2、回答问题

根据条形统计图上的信息,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1)最受二年级同学欢迎的饮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喜欢哪两种饮料的人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提问与解答

(1)根据统计图上提供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问与解答。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3)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全班解答,订正。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讨论,在互动中分享、互补。

二、拓展练习

1、完成108页第14、15、16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采用全班合作的方式进行。

2、随堂练习。

3、补充练习。

三、课堂总结。

【2024年小学数学教案模板15篇】相关文章:

1.保安部年度总结保安年终总结13篇

2.优秀话务员工作总结4篇(2024年)

3.2024年度造价工程师年终个人工作总结5篇

4.个人总结结尾7篇【通用文档】

5.2024年关于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情况述责述廉报告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