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妙峰文库网!

市产业园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16 20:05:04 来源:妙峰文库网

根据安排,市政府办公室会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等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于近期对全市产业园区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形成如下报告:

一、全市产业园区基本情况

2011年以来,我市先后成立了11个产业园区。其中,省级经济开发区5个,分别是六枝经济开发区、红果经济开发区、盘北经济开发区、水城经济开发区和六盘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其他特色产业园区6个,分别是六枝特区木岗园区和路喜园区、盘州市盘南园区、水城县发耳园区、钟山区水月产业园区和大河经济开发区。红果、盘北、水城经济开发区和六盘水高新区、水月园区进入全省30个重点园区。2018年,全市产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287.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70.5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7.9%,完成税收86.7亿元,新增就业14.87万人。

(一)基础设施方面。截至2018年底,11个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606.86平方公里,已开发234.45平方公里,占规划总面积的38.63%;
累计完成投资2600余亿元(含基础设施投资约1400亿元);
累计建成道路180余公里、供水管网580余公里;
累计建成标准厂房254.02万平方米,入驻率达到94.36%,在建标准厂房120万平方米(详见表1)。

表1:园区标准厂房建设使用情况

序号

园区

建成栋数
(万平方米)

建设面积
(万平方米)

实际使用面积
(万平方米)

入住率(%)

闲置面积
(万平方米)

入驻企业数(家)

1

发耳园区

0

0

0

0

0

30

2

岩脚园区

0

0

0

0

0

6

3

路喜园区

0

0

0

0

0

10

4

水城经济开发区

48

60.73

52.95

87.19

7.78

274

5

木岗园区

19

22.25

20.34

94.40

1.91

34

6

六盘水高新区

33

48.96

46.43

95

2.53

120

7

红果经济开发区

48

77.56

75.45

97

2.11

140

8

盘北经济开发区

41

35.33

35.33

100

0

57

9

水月园区

7

6.78

6.78

100

0

130

10

大河经济开发区

3

0.42

0.42

100

0

1

11

盘南园区

6

2

2

100

0

26

合计

205

254.02

239.69

94.36

14.33

798

11个产业园区核心区实现“七通一平”以上的有6个(六盘水高新区,红果、盘北和水城经济开发区,水月园区,木岗园区),未实现“五通一平”的有5个(发耳、岩脚、路喜、盘南园区和大河经济开发区)。11个园区依托当地乡镇(街道、社区)建成12个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设计能力13.35万吨/天,实际处理能力12.39万吨/天;
规划建设污水管网设施446.38千米,已建成328.22千米,在建80.06千米。

(二)产业发展方面。截至2018年底,累计签约项目1101个,签约资金3739.35亿元,到位资金1777.61亿元,占签约资金总量的47.54%;
累计入园企业828户,其中规上企业304户(详见表2);
轻、重工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53﹕95.47,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占比达到18.2%。

表2:园区规上企业情况

序号

园区名称

规上企业数(家)

1

水城经济开发区

51

2

红果经济开发区

51

3

盘北经济开发区

45

4

水月产业园区

41

5

六盘水高新区

34

6

大河经济开发区

28

7

盘南产业园区

16

8

发耳产业园区

15

9

木岗园区

12

10

六枝经济开发区

6

11

路喜园区

5

合计

304

今年1—4月,全市产业园区新增入园项目30个,新开工项目20个,新投产项目12个,达产项目1个;
共签约项目34个,完成年度任务的22.7%;
实现签约资金56.31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21.7%;
签约项目到位资金28.32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31.5%。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一些园区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培育了资源精深加工、新能源、能矿装备、大数据电子信息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水城经济开发区建成全国最大的玄武岩连续纤维生产线,构建“铝水(液)—铝合金锭(棒)—铝型材—铝深加工”的产业链。红果经济开发区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电子产业转移,重点发展以安防产品、led产品等电子终端产业及其配套产业,已经形成从方案设计到芯片生产封装再到终端产品的较为完整的安防产业链。盘北经济开发区按照“园中园”发展模式规划打造了白龙洞工业园、江苏工业园、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园等11个产业发展组团,企业集群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三)考核评比和试点示范方面。2019年7月19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的《2018年度全省产业园区综合考评情况通报》(黔工信园区〔2019〕10号)显示,在全省53个重点园区综合考评中,我市排前30名的有4个,分别为:红果经济开发区(第15名)、水月产业园区(第20名)、盘北经济开发区(第22名)、水城经济开发区(水城董地产业园区)(第25名)。全省43个成长园区综合考评我市排前20名的有2个:六枝经济开发区(路喜产业园区、木岗产业园区)(第12名)、大河经济开发区(第13名)。园区工业总产值我市排前20名有2个,分别为:钟山区水月园区产值201.61亿元(第16名)、盘北经济开发区产值157.4亿元(第19名)。截至目前,11个园区中,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水月园区与六盘水高新区联合申报),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2个(红果经济开发区、六盘水高新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4个(红果、水城经济开发区,六盘水高新区,水月园区),省级绿色园区、省级清洁生产园区各1个(均为红果经济开发区),省级百亿级产业示范园区1个(水城经济开发区)、省级新型建材产业园区1个(发耳园区)。

二、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存在规划滞后的问题。截至目前,全市11个园区中,总体规划获批的仅有5个(六盘水高新区,水城、盘北经济开发区,水月、木岗园区),控制性详规获批的仅有4个(六盘水高新区,水城、红果经济开发区,木岗园区),土地利用方案获批的仅有5个(六盘水高新区,六枝、水城、红果、盘北经济开发区)。由于各类规划编制工作滞后,导致园区对核心区面积、工业用地等家底不清,对建设发展产生了影响。

(二)存在主导产业不明显的问题。2017年11月23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园区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推进园区产业的差异性和错位发展,原则上每个园区确定2—3个主导优势产业。但一些园区存在主导产业规划未有效落实,项目入园审批把关不严,招商引资存在恶性竞争,同质化不同程度存在,主导产业特色不明显的问题。有的园区在执行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布局上不严格,“捡到篮里都是菜”,客商想落在哪里就落在哪里。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在玄武岩连续纤维产业发展上,要根据园区主导产业和现有规模确定发展方向,避免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

(三)存在配套不足的问题。调研中有企业反映,由于上下游产业配套不完善,原材料多数从省外购入,产品多数销往外地,“两头在外”问题突出,增加了发展成本。如,企业建设氩气站需要的特种不锈钢管、二氧焊机使用的焊材等原材料需要前往贵阳购买,一些产品的包装纸箱需从深圳等地发货。又如,有的园区物流配套不完善,物流车辆难找,企业产品在途时间长,物流成本高。再如,在科技创新方面,科技创新平台、工程技术研究工程中心、众创空间等科技服务机构受技术限制,能够提供的服务项目有限,有的企业生产的产品需要送到贵阳市或其他城市进行检验检测,来回耗时长、成本高。

(四)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有的园区企业反映用工结构性矛盾突出,特别是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有的企业反映在当地招聘的民工对进厂房工作积极性不高,更乐意到建筑工地干苦力,因为在建筑工地不需要打卡、签到,干一天结算一天工资,第二天不想上班就不去。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受薪资条件和企业规模小的制约,引进高层次人才困难。同时,企业在研发上投入大量资金,对高层次人才引进上负担重且引入难度大,导致有的科研项目推进缓慢。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尽快明确发展定位。今年3月7日,市政府印发《六盘水市产业园区整合调整转型升级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了“高质量发展一批、优化调整一批、科学转型一批”的工作措施,涵盖全市11个产业园区,对各园区产业进行了定位。建议市委市政府督促各县(市、特区、区)党委政府和园区按照文件要求,抓紧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定位,推动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建议各园区立足自身资源和现有产业,按照板块布局、产业耦合、链条发展、集聚建设的要求,围绕主导产业梳理产业链条,加快推进七大产业板块全链条发展。针对各产业园区用地面积少、用地指标受到制约的情况,在产业布局上考虑小集聚、大分散,开展园区合作共建,在全市形成专业聚集、园区互动、产城融合的发展格局。

(二)抓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今年5月23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
基本完成市县以上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初步形成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目前,市自然资源局正在开展全市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建议在明确各产业园区发展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对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进行摸底和研究,对环境影响评价、产业发展规划等调整提前研判,做实相关基础工作,以便统一纳入全市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从根本上解决园区规划设计问题。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抓好产业承接。抓住东部产业转移机遇,找准目标企业,围绕“强龙头、拓链条、聚集群”深入开展产业大招商活动,为七大产业板块发展获取资金、技术和项目等支撑。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并建立承诺兑现和政策落实督查工作机制,打造“服务和效率高于周边、成本和负担低于周边”的营商环境。三是缩短事前评估时限。建议县级政府与属地园区构建招商引资项目评估联动机制,畅通渠道,有效缩短评估时限,推动项目尽快落地。

(四)持续强化要素保障。建议突出园区生产功能,统筹生活区、商务区、办公区等城市功能建设,对园区电力、燃气、供热、供水、通信、道路、消防、防汛、人防、治污等进行一体设计,将为企业服务的公共信息、技术、物流等平台和必要的社会事业项目整体规划,充分利用我市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的经验,为今后地下管网布设预留空间。一是电力方面,进一步完善供电设施,积极探索园区直供电模式,建立科学的配供电体系,有效降低用电成本。二是供水方面,发挥现有水库作用,尽快完善水库到园区供水管网,降低园区用水成本,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三是用工方面,整合市、县人力资源和劳动力培训等资源,借鉴“扶贫工厂”“扶贫车间”模式,把培训办在企业,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员工就业率和技能水平。四是物流方面,对全市物流产业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一批综合物流项目,建立高效有序的配送体系,满足各园区企业物流运输需求。

【市产业园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1.保安部年度总结保安年终总结13篇

2.优秀话务员工作总结4篇(2024年)

3.2024年度造价工程师年终个人工作总结5篇

4.个人总结结尾7篇【通用文档】

5.2024年关于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情况述责述廉报告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