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近日,中央电视台对温州民企的现状进行了报道,请专家学者对温州民企发展模式存在的贷款融资难、实体经济空心化、高利贷难以为继、大量资本流向虚拟经济的问题进行了点评。结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的中小企业促进法的执法检查活动,对我市民企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今后建议谈几点体会。一、我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我市实现经济持续发展,中小企业功不可没。从80年代闻名全国的“五小”工业,90年代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再到今天占据着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中小企业已成为贯彻市委“两个坚定不移”以及发展县域经济、解决城乡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推动力量。据统计,截止2012年1-10月份,全市各类民营经济组织达到5.9万余家,完成增加值510.27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60%;
上交税金达到71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40%;
从业人数达到60.3万人,占企业从业人数的70%;
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
规模以上民营企业187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52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0%;
全市65%以上的专利和75%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由民营企业实施完成,民营企业成为培育新兴产业的主战场。富基新材料、湖滨股份在天交所成功挂牌交易,清慧制造、福川制铁装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豪德物流、居然之家、金辇时代广场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以新胜肉类、厦普赛尔、彤康食品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皇城相府、王莽岭、蟒河、珏山等为代表的三产旅游业向特色品牌迈进,成为晋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排头兵。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服务差、环境不优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全市中小企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但与周边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我市中小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规模上,还是在自主创新能力上、科技研发水平上,都存在着一定差距,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根据执法检查中各方面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一)宣传贯彻相关法律法规的力度和深度还不够。一是部分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促进法及国家、省、市出台的若干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缺乏学习了解,有的虽然知道一些政策规定,但不知道如何维权发展,致使政策和法规难以执行到位。二是一些部门尚未吃透国家、省、市出台的若干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主动服务中小企业的意识不强。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对引导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及项目开发、项目引进等工作缺乏有效手段。(二)中小企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一是我市民营经济曾经连续10多年总量领先全省,但目前排到了全省第三。已被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吕梁、长治等兄弟市甩在身后。二是民营经济同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比较大。民营经济在广东、浙江等发达省份比重达到80%以上,我市只有60%。全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11年营业收入1851.76亿元,而我市所有民营企业的总量才1346.88亿元。(三)中小企业融资难制约了企业快速发展。我市在促进金融市场发展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依然存在。一是由于我市大多数中小企业起步晚、底子薄,自有资金有限,又缺乏相应的资产抵押担保,从金融机构直接融资难度较大;
二是部分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信誉度不高、财务制度不健全,再加上受产业政策的影响,也很难得到金融机构资金的支持;
三是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社会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各类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融资成本高,其承载能力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四)中小企业自身素质还亟待提高。一是企业体制机制还比较僵化。企业的家族化倾向还比较严重,抑制了社会资本、优秀人才和先进管理模式的引入;
二是企业家队伍建设滞后。受市政府表彰的仍是一批老企业家,能脱颖而出的新一代年轻企业家少,部分企业家思想观念、管理能力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要求;
三是企业之间不善于联合协作。各个企业习惯于单打独斗,增加了市场成本;
四是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大部分企业自我宣传和品牌塑造意识不强,企业知名度不高,难以吸引留住各类技术人才,人才流动频繁,职工队伍不稳定,影响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五)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仍待优化。一是软环境方面。“吃拿卡要”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部分职能部门重收费,轻服务,企业不情愿、但又无法硬抗。有民营企业反映,企业在市区两级都交纳工伤保险,存在重复交费现象,但有关部门却解决不了;
乡镇一级基层主管部门队伍建设滞后,有的乡镇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非国民待遇”现象仍然存在,有民营企业反映,同样是热力企业,国有的可享受政府补贴,民营的却享受不了。还有安全培训重复进行,收费项目较多较乱等。二是硬环境方面。城市承载功能亟待提升。城市功能规划不足,公共交通、医疗卫生、科技研发、职业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使得企业亟需的人才不愿来。企业载体建设滞后,特别是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建设滞后。部分企业反映已建成园区的水、电、路、气等设施不配套,保障能力不足,影响园区企业生产。各类质量检测平台建设滞后,政府建立的质量检测机构部门多、手段差、检测水平不高,而且较分散、落后,不能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亟需更新设备、综合利用、提质上档。三、几点建议(一)进一步加大学习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的力度。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以及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把学习宣传贯彻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行政,在政策导向、资源配置、结构调整等方面对中小企业予以倾斜支持,让中小企业真正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依法推动全市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地发展。(二)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对发展中小企业提出的新要求。办好实体经济,是企业的立身之本。要吸取温州民企发展模式存在的实体经济空心化、高利贷难以为继的教训,借鉴苏南地区在发展集体经济、产业循环、规模企业、企业联合应对市场的一些思路做法,抓住当前“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广阔的市场需求契机和经济体制改革契机,紧紧围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合理配置人才、资本、市场要素,引导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创新管理,提升和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实现企业的成长壮大。(三)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一是金融机构要认真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保证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二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开展上市融资,对融资成功的企业给予财政奖励。三是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建设。提高录入信用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建立方便快捷的信用信息披露和咨询机制,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促进企业互联互保。四是创新金融扶持方式,丰富金融机构类型。鼓励引导支持金融机构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对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成绩突出的金融机构要给予奖励。支持民营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的发展,引导和规范好民间借贷,激活民间资本,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四)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一是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企业机制和管理创新,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支持和鼓励有实力的中小企业积极创建或者收购产品品牌,在我市高速路、旅游景点、宾馆酒店加大对我市著名中小企业的品牌宣传,提高企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三是关心民营企业家的健康成长,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家赴高等院校深造,获得合格证书的,政府应予以奖励。支持和鼓励企业员工通过技术比武和自学成才获取职业技能证书,提高人员从业素质。四是积极发挥各类行业协会、联合会的作用,组织优秀中青年中小企业家赴先进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培训,开阔眼界,盘活思路。五是政府应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中小企业,对吸引高素质人才比较多的中小企业,给予资金物质奖励。(五)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要完善基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尽快解决人员少、资金不足、功能不全等问题。二是要加快实施同上海等先进发达地区公共服务平台相衔接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支持行业协会的发展,探索建立中小企业联盟,整合中小企业设备、技术及营销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创新互帮、融资互助。四是要充分发挥行业联合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作用,优化配置创业培训、公共信息、融资担保、技术创新、维护权益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提高公共技术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六)进一步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是破除政策“玻璃门”现象,放宽民间投资限制,拓宽民间投资领域,给予中小企业公平待遇。编制中小企业产业指导目录,引导民营企业结合我市产业实际,在机械制造、医药化工、新型建材等非煤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上发挥更大作用。二是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要重点扶持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成长性强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政府采购要按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相关规定,预留一定比例面向中小企业采购,以具体行动体现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三是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配套设施,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四是实行各职能部门入企检查登记制度,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在安全培训、节能监管、保险缴纳等方面尽可能简化程序、方便企业。五是支持龙头企业建立检测基地,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并按相关规定落实经费补贴,带动同行业提高质量标准和研发创新水平。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推进我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关乎到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我市要全面贯彻实施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认真研究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上水平、上规模、强管理、强科技、增效益、增就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为把我市建设成为“方便、温馨、开放、现代”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我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企业发展调查与建议】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