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演讲稿(武警官兵)
一年前,在东部沿海的百河之城,书声琅琅的课堂里,一个面庞稚嫩的学生,望着手中的笔,心中却是思绪万千。同样是二十多岁的年纪,百年前的“五四”青年已经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国家的钢铁长城,而对于自己的未来,他还是一片迷茫。“青年,你将如何度过这一生?”这个声音一次次质问着他的内心,也在不经意间,唤醒他儿时一个纯真的梦想。
小时候,父亲问他长大后的梦想,他的回答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宇航员,只有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当兵!”提起童年,脑海里浮现最多的画面就是父亲带着他翻看年轻时的相片,听父亲讲他的军旅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个讲故事的父亲用他挺拔的脊梁托起了那个小男孩的成长。因为儿时的梦想和青年特有的倔强,男孩终于是坐上了北上的火车,驶向祖国的边疆,接过了父辈的钢枪。
临行前,他与家人依依不舍地道别。在候车厅里,他看到隔着玻璃张望的父亲和他那双哭红了的眼,那是他第一次见父亲流泪。踏上火车的那一刻,他听见父亲大声喊出了他的名字,他顿时鼻尖一酸却没有回头。
前路坦荡,不诉离殇。对他来说,那是军旅梦的开始,对家庭而言,那是红色基因的传承。
这就是我的兵之初。我出生在四代军人家庭,从小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长大。儿时口口声声说要当兵也许只是一句玩笑话,然而自懂事起,当兵的念头就在我的脑海中存在了六年,那身穿军装的模样更是在我的梦里出现过无数次。我曾无数次设想在军营里的样子,唯一没有想到的,是来到了祖国的边疆,成为了一名戍边武警。
从东南沿海到西北边陲,从高楼林立的繁华城市到荒无人烟的戈壁荒原,眼前的极大落差让我一度陷入低谷,对环境气候的不适应和对军营的热爱向往,两个极端思想的冲突让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迷茫。我每天都在问自己:这样的日子我究竟还要熬多久?
我把所有的思念和压抑已久的情感打包成一封书信寄回了家,希望能从父亲那里得到些慰藉。可等来的却是一张相片。相片中,是二十年前英姿飒爽的中国军人,在相片的背面,父亲写下了八个字,立志军营、献身国防。这铿锵有力的八个字像是一盆冷水泼灭了我所有的期待。当时我就觉得自己像是一个被家人抛弃的小孩,白天繁重的训练压得我喘不过气,失落,孤独,无助又席卷了我的深夜。我很久没有联系家里,直到那天父亲打来电话:“爷爷病重,你成了唯一的牵挂。”一纸批文,我穿过4600公里的云层,回到了家。我看着消瘦的爷爷泣不成声,而奄奄一息的爷爷看着身穿军装的我,始终一言不发。当我回到部队,站上支队演讲台的那天,爷爷走了。后来父亲说,爷爷临走前给我转达了一句话:“孩子,别对不起那身军装,你穿军装的样子真好看。”那时候我才开始明白,“立志军营,献身国防”是退伍多年的老兵给我下达的命令,是父亲对我的殷切期望,是爷爷要我继承革命传统的要求,更是这个家庭一份浓厚且强烈的情怀,一份爱党爱国爱军的情怀。
每每回想起爷爷的遗言,回忆起父亲写下的八个字,回想起战友们的刻苦训练,班长们的兢兢业业,干部们的公私分明,都更加坚定了我一定要在军营干出作为的信念,都让我更加坚信:把青春放进军营,把青春带来新疆,是最无悔的选择。
因为在这里,军事训练是中心工作,那是青春里对自我价值和崇高精神的追求;
因为在这里,严格要求是生活常态,那是青春里对纪律的敬畏对部队的负责;
因为在这里,军人无畏敢于冲锋那是青春里对祖国的忠诚;
因为在这里,有“八千湘女上新疆,芙蓉花开天山下”的感人故事,那是一代青年为国家的奋不顾身;
因为在这里,有退伍老兵陈俊贵不忘恩情为战友守墓二十多年,那是“问询世间何所贵,真情无言”的守候。
这些难道不正是这一生中最难忘的青春风采吗?
习主席说,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讲到这里,我不禁庆幸自己曾经的选择。我庆幸曾经的选择,让我有机会在青春里留下身着军装的样子;
我庆幸曾经的选择,让我有机会承担起作为一个新时代青年该肩负的责任;
我庆幸曾经的选择,让我有机会在成长的道路上亲眼见证祖国的强大;
在座的各位,你们是否又庆幸于曾经的选择,让我们有机会,能同我们一生所热爱的祖国站在一起!
梁启超先生在一百多年前,慷慨激昂奋笔挥就《少年中国说》,文中说道: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此时此刻,站在广袤的新疆土地上,身处这个引领我成长的兵团部队中,唯有一言与君共勉:这盛世中华,将如我们所愿。不枉此生,我们是中国的青年!
【五四青年节演讲稿(武警官兵)】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