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应急管理;
covid-1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具有成因多样性、分布差异性、传播广播性、危害复杂性、治理综合性等特点。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疫情发生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一院”)作为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与感染性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及疫情防控省级定点医院,紧紧围绕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浙江大学及省卫健委工作要求,始终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勇挑重担,走在前列,发挥国家队的引领示范作用,围绕医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案》,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截至4月9日,浙大一院累计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05例,已全部治愈出院,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感染病例“零漏诊”,确诊患者“零死亡”的战略目标。本文结合浙大一院抗击covid-19的实际应对工作,从建立卓有成效的专项应急管理机制、提升各类人员的应急处置综合能力、健全有序有力的五维一体保障体系、重视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四个方面总结阶段性工作经验,并思考如何更好地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1.1迅速成立专项应急指挥系统。疫情发生后,浙大一院第一时间顶层设计,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covid-19专项应急指挥系统,确保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精准解决疫情一线问题。由医院党委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全面负责抗击疫情的各项工作;
院长及常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
其他院领导担任领导小组成员;
应急办公室及医务部担任联系人。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工作组,分别为医疗专家组、院感防控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支持组,分别由负责相应工作的分管院领导担任组长,工作组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通过双协同、双联动的战略路径,从源头上确保决策全响应、组织全覆盖、学科全融合、管理全过程,抓好疫情防控救治工作,实现三“零”战略目标。1.2注重内部组织的有机双融合。1.2.1构建covid-19行政多部门合作管理模式。每日固定时间召开行政多部门合作(mdt)会议,有效打破职能部门之间的壁垒,形成管理合力,系统解决医务管理、院感管理、宣传舆情、后勤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开展有效危机预控,保障疫情救治工作。同时,应急管理办公室对重点事项进行有力督办,严防死守每一个管理死角,填补各类管理漏洞,确保相关流程规范有序执行,建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闭环管理响应机制,从而推进应急决策体系的快速应对、精准处置。一是聚焦重点,发现问题。通过掌握各类病人收治情况、一线人员在岗情况、人员梯队储备情况等实时数据,以及救治流程、场地空间、防护物资、医疗器械、生活服务等方面的运行情况,提前谋划、超前预判,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另外,要求各部门尽早提出需要协调或者由医院层面解决的问题。二是头脑风暴,分析问题。将存在的问题分为两类———决策类问题和事务类问题。对涉及covid-19的“三重一大”类决策问题,由领导小组以专题党委会的形式聚焦讨论,第一时间出具党委会决议,由相关部门迅速执行。对事务类问题,责任明确的,充分赋权,由责任部门负责完成;
涉及多部门的,由主要负责的分管领导牵头制定工作方案和解决办法,并落实责任部门。三是群策群力,解决问题。由于疫情实时变化,防控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因此所有问题必须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解决。各责任部门需完成任务清单时间表与路线图,并在行政mdt会议上滚动汇报问题落实进度及完成情况。应急管理办公室对相关情况进行抽查、追踪执行情况,保证各类问题有效落实。四是持续改进,总结问题。依据每日数据分析、问题落实情况,准确把握医院疫情救治动态,制定相应评价指标,研判疫情救治趋势,形成每日工作简报、专题分析报告。1.2.2构建covid-19临床多学科合作管理模式。作为covid-19重型患者定点收治医院,临床多学科合作(mdt)管理模式是有效提高重症患者治愈率的重要保障。为此,医院组建了以呼吸内科、感染病科、重症医学科、放射科、中医科、精神卫生科、药学部、护理团队等科室的知名专家为核心的多学科危重症救治团队,通过建立完善的临床mdt机制,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资源整合,以提高covid-19危重患者治愈率、降低covid-19患者死亡率为目标,总结完善诊疗方案、聚焦临床实践,每日研讨患者病情,精准施策。一是系统评估,研判趋势。面对临床救治工作中高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患者、移植术后患者、透析患者、孕妇患者等众多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专家团队及时关注患者病情演变,对每日检查结果进行系统评估,研判病情发展趋势,做到提前干预。二是科学决策,整合意见。mdt汇聚了各学科各专业的顶级专家,势必会有不同的诊疗意见,这就需要能够把控全局、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以临床症状、指标数据为根本,梳理相关专家共识,在决策讨论过程中整合及决定一个最佳的诊疗方案。三是个性诊疗,因人施策。打造“一对一”的诊疗方案,充分考虑个体、类型、病程因素,做到患者诊治的精准、及时、科学。1.3重视外部组织的协同双联动。1.3.1构建与主管部门之间上下联动的保障机制。一是物资保障。浙江省卫健委主动对接医院应急医疗设备、防护物资需求,建立统一协调、统一调配、集中管理、集中保障的战时保障机制,根据医院疫情防控的实际需求,动态调整省级统筹调配疫情防控的应急物资目录及配送计划,优先满足一线医护人员和病人救治需要。二是人员保障。为避免一线医务人员过度劳累,结合一线医护人员工作强度,浙江省卫健委调派省级其他医院的临床、检验医务人员组成医疗增援梯队,为疫情防控一线输入新鲜血液,全力保障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三是强化指导。浙江省卫健委医政处多次参与医院组织的每日行政mdt及临床mdt讨论会,掌握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治疗进程,了解医院实际需求与困难,及时出台浙江省防疫指南及指导意见,形成高效统一、上下联动、条块互补的工作机制。1.3.2构建与各级单位之间多元协同的合作机制。医院高度重视与帮扶医院、基层医院、兄弟医院、疾控中心、120急救中心、各地卫健局的沟通合作,保持信息互通,形成良好的多元协同合作机制。例如,院感防控组多次邀请省疾控中心来院检查并指导院内防控工作,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应急处置能力;
医院与各地卫健局保持良好沟通,无障碍对接患者的上下转院、复诊等工作。
2.1打造全覆盖多途径的在线培训体系。医院高度重视对covid-19各类诊疗方案、指南、操作学习的培训工作,特别是对一线岗位的储备队伍人员的培训,要求储备队伍进入一线工作前,由相应工作组开展必要的培训及考核。由于covid-19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医院尽量减少人员聚集,积极拓展线上培训。通过院内网、钉钉工作群直播、钉钉学习强院模块、一对一院感培训考核等方式,打造了立体式在线培训体系,建立了covid-19知识库,完成疫情防控知识储备,提升医务人员应急实操能力。2.2制定各类应急预案并组织应急演练。应急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各类应急预案的制定,这也是快速响应的基础保障。医院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应急预案演练,包括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传染病防控应急(突发呼吸道传染病应急预案)、突发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等预案,及时完善医疗工作流程,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
3.1制度保障维度。为保障救治工作科学、安全、有序、高效的开展,医院迅速制定了《浙大一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手册》,内容涵盖疫情防控工作小组架构、病区设置及空间布局、感控管理、医疗管理、护理管理、患者管理、员工管理、其他管理等方面,为提升医院综合管理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3.2人员保障维度。医院第一时间动员部署,充分响应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号召,迅速构建以党员专家为骨干,涵盖临床重点科室,组建500余名一线救治医护团队;
且依据综合层级、专业、年资、身体素质等因素,在院内形成近千人储备力量,为持续抗击疫情做好充足的人员储备。此外,行政后勤管理人员充分行使协调、沟通和运转等工作职能,迅速形成涵盖人员、职能分工的应急响应机制,通过组织协调物资运送、信息系统维护、调整院内安防工作布局等,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和充足的物资储备,确保医院抗击covid-19疫情工作顺利实施。3.3环境保障维度。浙大一院之江院区本身不是传染病专科医院,承担全省重型与危重型患者的集中救治任务后,根据现有院区布局,很快完成了病区设置及空间改造,对确诊病人(轻症病人、重症病人、危重症病人)、疑似病人进行了分区管理,迅速做了“筑墙”隔断。3.4物资保障维度。医院迅速启用线上防疫物资统管统用模块,将所有物资纳入统一协调,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实时调整申领物资数量,充分保障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的防护需要。3.5信息保障维度。基于医院医疗云平台,通过加强信息化支撑,构建重症患者实时手机移动监护系统,紧急开通互联网医院远程诊断服务,构建远程多学科会诊平台,部署发热门诊患者自助服务,大大提高了疫情防治效率,保障了数据安全,减少了院内交叉感染。
4.1重视医护人员心理支持。医院重视和关心医护人员在此次危机应对下的心理健康,通过心理干预热线和钉钉网络心理辅导,帮助广大医务人员维持积极健康、理性平和的心态,提升其疾病防控认知、情绪管理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目前医院已为300余位一线医务人员提供了心理健康服务。4.2加强患者心理干预。医院通过建立动态的心理危机评估预警机制,定期动态监测每个患者的心理应激、情绪、睡眠、压力等精神状态,基于评估结果采用药物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干预和处理。
近年来,以sars、h7n9为代表的一批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已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在此次肆虐全球的covid-19防疫过程中,浙大一院形成了协同管理与诊治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但我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仍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例如,居民的健康档案信息数据分散在省市区不同卫生机构中,无法快速抓取有效信息数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预警管理机制尚待完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评估能力不足,等等。对此,提出以下建议。5.1成立区域传染病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成立区域传染病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是顺应时代要求、解决传染病应急管理发展走向现代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的重要举措。浙大一院作为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与大型公立医院新冠肺炎救治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及协同运行的实践探索\钱玮等感染性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应积极开展传染病应急管理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
建立相关资料信息库;
加强与国内外学术机构的交流;
寻求跨专业、跨领域的研究合作;
培养传染病防控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的骨干;
承担国家级传染病应急培训项目;
力争成为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战略储备基地。5.2建立省、市、区三级公共卫生防控大数据平台。为进一步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措施,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亟需从大数据战略出发,设计闭环、系统、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省市区三级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将分散在不同卫生机构的居民健康数据整合为一个具有完整功能的信息整体,有效提高预测预警、分析报告、健康教育、应急管理的能力,推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控从封闭式管控向精密性智控转变。5.3储备高素质、专业化的应急管理人员。目前,医院从事应急管理工作的大多是兼职的行政人员,无法适应应急管理长远发展的需求,医院应制定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储备高素质、专业化的应急管理人员,争取打造一支具有快速反应、科学决策、高效指挥、舆论引导以及媒体应对能力的应急管理人才队伍。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2020年第1号[eb/ol].(2020-01-20)[2020-02-03].
[2]姚瑶,刘瑞林,李妙,等.灾害脆弱性分析在医院应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11):36-39.
[3]谭琳琳,郝向阳.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及策略分析[j].智慧健康,2018,4(4):23-25.
[4]张燕,马君,王伟.突发事件对医院应急管理的影响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4):7-9.
[5]王超男,廖凯举,李冰,等.中国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调查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8,34(2):260-264.
[6]李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20,37(4):7-9.
[7]胡卿汉,何娟,董青.区块链架构下医用防疫紧急物资供应信息管理研究———以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物资定向捐赠为例[j].卫生经济研究,2020,37(4):10-14.
[8]王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与国家治理效能提升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20,37(3):17-19.[
【新冠肺炎救治应急管理体系探索】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