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妙峰文库网!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六篇

时间:2022-12-19 09:05:04 来源:妙峰文库网

【篇一】

摘要:地理教学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学科是一门逻辑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果学生只学习地理理论知识没有进行实践课程的学习,就会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有所影响。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实践课的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教学;
实践课

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越来越关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行实践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本文针对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教学实践课的落实提出几点有效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进一步促进高中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提升,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地理教学加大了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能力也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含综合思维能力、学生区域认知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这四个方面,其中地理实践能力是学生掌握高中地理知识,学会灵活运用高中地理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高中地理教学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地理实验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核心素养能力。

高中地理老师可以根据课堂学习内容来设置课堂实验活动,通过实验来向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在实验教学中,老师应该从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出发,不断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在设置地理实验时需要针对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理解能力来设置实验内容,提升实验的趣味性和针对性。

例如在学习《地理形态的塑造》这节课内容时,地理老师可以针对教材这节课中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来设置地理实验,例如有针对性的设置“河流侵蚀模拟实验”,让学生通过地理模型和实验来不断提高自身的地理综合实践能力。在这个实验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利用侵蚀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对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结合河流的流速以及流向来对河流的侵蚀地点和沉积地点进行预测,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河流侵蚀实验情景加深了对河流侵蚀作用的理解,加深了对地理形态等内容的理解。

二、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教学开展地理实践课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就需要加强对学生地理观察能力和观测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这节课内容时,老师就可以通过对不同地势形成的等高线图进行教学,锻炼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观测能力。首先老师可以先将地形与等高线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讲解,然后再列举不同的地势地形,让学生对这些地势地形进行观察和了解,然后再进行等高线的模仿绘制,对学生所画的等高线进行评价,指出其中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提升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教导,例如对山地地形图的教学,老师可以先取出不同类型的山地图形,让学生观其中的不同点,对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进行观察,最后通过分析得出“等高线海拔由四周向中心增大,中心等高线闭合代表山顶”的这一特点,学生掌握这一特点之后就可以自主的针对不同的地势进行等高线绘制。老师也可以带学生到野外进行地形考察,让学生观察实际的地形地貌,从而对地理基础知识进行了解。

三、结合生活中的例子,锻炼学生的实地调查和考察能力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地理知识在人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够用到。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时间能力,老师可以将地理实践活动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到课外去体会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地理知识应用与实践的道理。

例如高中地理学习地理位置对人口、工业、农业等影响的时候,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对地理位置的分布等情况进行了解,然后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让学生进行分析组调查,让学生对当地的地理位置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考察,从而得出正确的结果。例如当地的工业发展比较好,学生们可以调查这些工厂一般分布在哪些地方,主要生产的产品是十分,当地主要有哪些自然资源等,通过对着写情况的实地调查,学生就可以对当代工厂发展与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调查清楚,从而更好的对地理知识进行了解。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越来越重视,高中地理教学也加大了对学生进行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地理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高中地理老师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及联系实际生活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地理考察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奕彤.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实证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2]郭维.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篇二】

摘要: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项内容,给高中地理教学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除注重传授地理专业知识,应做好核心内容学习,积极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内容进行解读,就如何转变高中地理教学方式,迎合当前教育要求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方式转变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课改提出的重要教育目标,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立足地理学科特点,积极响应新课改号召,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积极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解读

人地协调观指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知、理解、判断。高中地理学习中,要求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主要体现在:正确认识地理环境给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方式、强度及后果;
可很好的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原因;
可结合人地矛盾实例,分析原因,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综合思维指全面、系统、动态认识地理事物及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从多个维度入手分析地理事物与现象,认识各要素间的关系,解释发生、发展及演化过程,从而对不同区域地理环境有个全面、深入的认识,且能辩证的看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区域认知指分析、解释、预测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特点、问题的能力。学生具备区域认知能力后,可形成从区域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和习惯,借助区域比较、区域综合分析,加深区域特征以及人地关系问题,进而形成因地制宜区域开发观念。

地理实践历指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具备的能力和品质。要求学生一方面,可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顺利完成实践活动,并对探究活动充满认清。另一方面,会用地理眼光认识与欣赏地理环境。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教学原则

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做好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尤其应做好教学研讨,明确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教学应遵守的原则,以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1.趣味性原则

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以往沉闷的教学氛围,借助网络搜索、准备教学所用的图片、动画、视频短片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持续性原则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做好核心素养内容研究,制定长远的培养目标,给实际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引,确保培养工作的持续进行,不可半途而废。

3.优化性原则

核心素养下,教师应遵守优化性原则,不断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一方面,加强自主学习,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加以灵活应用。另一方面,做好教学效果评估,注重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经验,优化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不足,顺利实现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三、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教学方式的转变

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以往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及时转变教学方式,具体应注重以下内容的落实:

1.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传统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常采用说教教学方式,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尤其遇到抽象的知识点,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在核心素养下,教师应转变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不断给学生学习上的新鲜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一方面,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使学生切实夯实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与应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慕课等,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讲解《地球的圈层结构》一节内容时,教师可搜集或制作相关的动画,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给学生。学生可动态的观看到地球圈层的空间分布与构成,对地球的全貌有个整体的意识,有助于其形成地球系统观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很长时间以来,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完全由教师决定,甚至部分教师采用“满堂灌”教学模式,很少给学生留下思考、讨论的时间,导致学生不能充分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学习成绩提升缓慢。核心素养下,教师应注重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一方面,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实践表明,学生参与到知识的获取中,不仅记忆深刻,而且理解较深。另一方面,教师做好学生学习中的领路人,注重难点知识的点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使其更加热情的投入到学习。

例如,在讲解《地表形态的塑造》一章内容时,教师先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而后提出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思考、解答。教师设计的问题有:内力作用对地表的塑造有哪些形式、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塑造有哪些方式、简述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等。学生自学、讨论后,顺利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尝到了学习的成就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3.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以往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教师过分看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将考试分数作为划分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忽略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与学习的积极性。核心素养下,教师一方面,明确高中地理教学重点,即,不仅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而且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另一方面,将核心素养内容渗透至相关教学环节,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扎实掌握高中地理知识的同时,能力及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中地理例题时,应有明确的目标(如图1所示),要求学生分析、解答以下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1)分析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的原因?

(2)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哪种能源?7月份该半岛的气候有什么样的特点?

最终,学生通过作答该题目,不仅有助于巩固所学,而且可很好的提高灵活运用所学以及区域认知能力。

四、结论

核心素养下,如何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在传授高中地理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任课教师讨论的热门话题。笔者立足自身教学实践认为:一方面,教师应做好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内容学习,吃透、正确核心素养内涵,给日常教学工作提供指引。另一方面,做好教学经验总结,明确传统教学中的不足,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能力,积极践行核心素养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朱丹.基于学科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活动教学[j].黑河教育,2018(12):22-24.

[2]张国庆.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0):51+54.

[3]石国亮.试论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156-157.

[4]查春瑾.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59.

[5]黄银.着地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9):197-198.

【篇三】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最为紧张的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教师不仅需要提升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地理技能,还需要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素养。文幸主要对高中地理的四大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环节运用多种途径,使提问更加具有教育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一、地理相关素养的概述

第一,地图掌握能力。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首先要对地图有所了解,并且充分掌握。其也是地理教师教学的重点和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之一,不管是高中教师还是初中教师都是运用地图的技能作为教学的工具。现阶段,地图的展示内容从传统的纸质转变为现代电子地图,这有利于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地图中的各种信息,有利于学生学习识图、绘图、用图的能力,从而解决问题。

第二,空间视角,地理学科能力的展示。地理空间包括地球表面中所有的地理事物、地理效应、地理现象等。空间视角就是学生能够将地理中出现的现象进行由简单到复杂、由大范围到小范围分布,从而理清地理的空间关系。例如,“一个城市所在地理位置?”“经过时代的变迁产生的重大变化?”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提问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想到人与地理环境所产生的关联性,能够更加理解两者之间的空间关系。

第三,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的综合思维素养。高中地理中涉及的知识较为复杂,分别包括:地貌、人口分布、城市结构、气候、工业等方面。主要是对地方特色与地方环境和地方发展情况等方面的了解。而这些都离不开运用综合的视角分析地区间各方面存在的相互之间关联性。可见,综合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地理教育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

第四,人文素养的提升。地理学科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是与人类活动有关,我国一直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需要在地理课程中滲透地理素养,要求学生不仅通过学习地理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地理意识和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展观和资源观,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保护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基于地理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途径

1.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提问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教师的任务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地理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领域到地理知识的奥秘。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地理教师所设计的教学课程都是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教学的教师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想法。学生不能在地理课堂中进行思考和实践,高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没有针对性,这就使学生在一堂课下来不能充分了解到知识的重点。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该优化课堂设计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即在课堂中应该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索能力,从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人教版《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这篇文章时,教师根据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对本节课进行温习之后,对学生提出问题:“城市中包含哪些事物,他们所构造的空间结构是什么?”“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城市所提供的服务功能有哪些?”“未来城市将面临哪样的空间结构?“等,这些提问都会引得学生深思,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思考这些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人地观念”。同时,还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地图技能对我国的城市进行区分,“地图中展示的城市具有的功能有哪些?城市分布是怎样的?”等等。这些提问对于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科学人口观、正确认识人类所进行的各项活动等,让学生们对于城市环境有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有效提问,调节课堂教学氛围

兴趣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养成地理素养的关键环节,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都是地理教师在课堂中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机械的记忆。久而久之就使学生失去了兴趣。往常的提问过于笼统、直白、提问跳转较快等,致使提出的问题失去启发性和趣味性。因此,地理教师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应该进行课堂提问,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结合多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生活教学法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人教版《地球上的大气》时,教师让学生根据所掌握的地图技能,对所掌握的其他国家进行对比,并提出问题:“日本与中国不同的地方?”“南半球国家和北半球国家在夏季形成的大气情况?”等,这样的提问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地理知识的积累,还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

3.准确把握提问时机,有针对性讲解问题

创设教学情境,有益于学生对于复杂的地理知识加深了解。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提问时,避免发生提问频率过高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在适合的时间进行提问,充分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首先,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了解,并划出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问题。其次,教师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进行教学。最后,教师在情境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样就能使学生很容易的掌握教学的重点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洋流》一课时,教师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太平洋垃圾带,这里的垃圾的品种有很多,如儿童玩具、轮胎、饮料瓶等。而这拒人千里之外的地带是如何有这么多的生活垃圾,这些垃圾又是怎样坠入太平洋中?等。这些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这些问题所包含的社会环境、自然、地貌、人口等综合方面的知识,使得学生需要进行综合的思考。对于各地空间的认识学生也应该掌握,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空间能力,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洋流类型,从而构建了地理教学的高效性和时效性。

4.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高中学生具有自主性、独立性等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征进行有效的教学。由于学生受智力因素、家庭影响、社会影响、受教育的程度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对于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空间意识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基于地理核心素

养下的地理教学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即采用多种提问教学的方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提问,以使问题更加具体性、可行性。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人教版《人口的变化》一课时,如果教师直接提问:“地球

环境发生恶化现象与人口的增长有直接的关系?”“人口的迁移给人们带来的哪些重大变化?”“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使得学生能够有效抓住所学的重点,对于综合思维能力和空间认知、人文素养较高的学生来讲很快就能得出答案。而对于基础知识

较差的学生,就会感觉到力不从心,这时教师就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设置不同的问题进行提问。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全面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学提问课堂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平台,高中地理教师通过运用多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将地理核心素养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增加了地理课堂提问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更加自主的参与地理知识的讨论中,培养了学生“人地观念”,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的质量,为之后的教学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李小燕.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分析[j].考试周刊,2018(43):135-136

[2]刘瑞霖.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8(02):20

[3]薛韩飞.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7(a4):129

【篇四】

摘要: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授课时,教师运用提问方式进行教学能够使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但是问题的设计方式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设计、以知识为系统进行设计、以发展为原则进行设计,才能保证问题教学的有效性,保证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知识。

关键词:初中地理;
问题设计;
教学方法

由于初中地理学科中的知识与学生所接触到的生活相差较远,学生平时也很少思考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所以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教师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地理知识,还需要通过提问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地理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地理知识。

一、以学生为主体设计问题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设计问题,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问题为学生服务,让学生能够针对问题主动进行讨论、分析或合作。这样便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相关的地理知识,构建起地理知识的体系。这样获得的地理知识才能扎根于学生的思维中,使学生长久地牢记。

如,在教授学生《天气和气候》一课的知识时,教师便可以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我在本次授课过程中,为学生设计的问题是:“当你要出去旅行的时候,会先注意旅行当地的什么问题呢?”学生听到这个问题,马上便能反映出会先关注当地的天气,并解释说:“因为天气的变化关系着我们要带的衣物,若是天气好,温度高,我们可以带些薄一点的衣物,若是天气阴冷,我们可以带些厚一点的衣物。”之后,我又问学生:“那么我们从哪里能够了解天气状况呢?又是哪些因素能够影响天气的变化呢?”这一问题的提出,便让学生开始进入思考状态,让学生开始认真思考影响天气的变化因素。所以,在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开始翻阅地理课本,查找问题的答案,学生的注意力便集中起来了,开始自己主动获取地理知识。从学生在课上的表现中便可以看出,以学生为主题设计问题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获取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欲望。

二、以知识为系统设计问题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运用问题教学法授课,还需要在为学生设计地理问题时,以知识为系统设计问题。通过对地理知识背景的了解与认识,为学生设计可以深入挖掘的问题,通过提出这种问题,能够使学生以点带面地探索地理知识,形成对某一地理知识的系统认识,充分了解地理学科中的知识体系。

如,在教学《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一课时,教师即可以以气候知识为系统设计问题,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探索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气候类型的分布等知识。我在此课教学时,为学生设计的问题是:“我们这个地球上有热带荒漠、有温带草原、还有冰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气候特征呢?”通过这一问题,便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将与气候类型相关的知识进行串联,学生会由这一问题想到影响气候形成的原因,想到世界上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区域,想到这些分布区域与太阳的位置关系等问题。如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是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的控制下形成的,这一气候类型地区中年高温,干旱少雨。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将与气候类型有关的知识系统进行总结与归纳,形成这一知识点的知识系统。可见,以知识为系统设计问题对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是非常有效的。

三、以发展为原则设计问题

在为学生设计地理问题时,教师还需要注意要以发展为原则设计问题。所谓发展原则即是让学生能够全面考虑问题,能够在解决问题的之后,从解决过程中分析自己得到的收获,了解这种收获在其他方面的应用。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所发展,才能使教师提出的问题对于学生的能力有所提升。

如,教师在授课《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一课内容时,便可以以发展为原则为学生设计问题,使学生在解答问题之后能够有所收获。在此课教学中,我为学生设计的问题是:“为什么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之前会铸造窑洞里?”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开始思考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以及窑洞对于人们生活上的优势。学生在全面考虑过后,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种:“一是气候原因,黄土高原地区冬天冷,夏天热,而窑洞冬暖夏凉,是生活居住最佳场所;
二是地质原因,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粘性大,适合建窑洞;
三是经济原因,当时人们的经济条件比较差,建窑洞比较经济实惠,造价低廉,又坚固耐用。”之后,我又问学生:“假如让你们建造房屋,你们会考虑哪些问题呢?”学生通过上一问题的回答,便总结说:“考虑当地的气候、材料、建造价格等问题。”可见,通过以发展为原则为学生设计问题,使学生能够从问题中学会总结经验,积累知识。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运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对于问题的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设计、以知识为系统进行设计、以发展为原则进行设计,这样设计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全面掌握地理知识信息,并使学生从问题回答过程中总结经验,运用在今后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陈学明.初中地理课例设计的有效途径——以“地形图的判读”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0):36-38.

[2]张慧.初中地理课堂有效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篇五】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标准。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应当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利用问题式教学,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
高中地理;
应用策略

问题式教学中,要求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高中地理学科的内容比较复杂,学生的学习难度大。以往的高中地理课堂中,问题教学法的使用通常是围绕内容提出问题,点名让学生回答,或者教师自己解答。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学生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灵活应用问题式教学,构建高效地理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巧妙设置问题,开展有效预习

问题式教学中,问题是引导学生交流和探究的基础,通过课堂交流和探究活动的开展,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预习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处理了解学习内容,通过学生的思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紧跟教师教学。学生结合自己的预习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扩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问题式教学,应当巧妙设置问题,加强课前预习活动的开展,深入理解地理知识内容。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程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预习:水和水资源有区别吗?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水资源合理利用有哪些原因和措施呢?通过这些问题,学生首先结合生活进行思考和探究,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和例子,激发学生问题探究的兴趣,做好课前预习活动。学生经过相应的思考,说出自己对水资源的理解,说出现阶段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问题,结合预习环节的学习,能够初步了解课堂学习内容。通过这样由浅入深地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的协调,树立学生人地协调的观念。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巧妙设置问题,开展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和探究,构建高效课堂。

二、借助问题式教学,加强师生交流互动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通过系列的问题,开展讨论和探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借助互动活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优化和调整课堂教学活动,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种杧果的实例,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杧果主要种植在在我国海南地区,其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如果你是一名杧果种植者,应该去做才能够种植出更高质量的杧果呢?应该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杧果园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和探究活动,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活动,给予指导和总结。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了解到市场、交通和技术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扩展学生的视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从整体上分析和认知地理环境因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借助问题式教学,加强知识巩固

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问题式教学法,应当结合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借助问题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发挥问题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课后学习环节是学生知识巩固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学习近平和学习情况,设置合理的问题,加深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的教学中,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学生了解荒漠化的原因,探究荒漠化的治理对策和措施。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图和资料,培养学生的看图和资料获取能力。教师在课堂结束之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同学们,你们对自己生活的家乡了解吗,你知道家乡的土地、水资源以及环境等面临着哪些问题吗?结合课堂所学知道内容,选择其中一个项目开展相应的实践调查活动。借助互联网以及电视新闻等了解家乡的土地、水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找出引起问题的原因,提出几点合理的建议。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内容,开展自主探究活动,通过分析、思考、归纳和总结,深入理解知识内容。通过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四、结语

问题式教学是借助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和求知的过程。问题式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高中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其涉及到的知识范围非常广,并且复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问题式教学,应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从课前预习、课堂活动和课后巩固三个阶段入手,设置有效的问题,构建高效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马小婷.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应用初探[j].科普童话,2018(09):50.

[2]林彩云.浅谈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j].高考,2018(14):49+51.

【篇六】

摘要:地理学科作为中学阶段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其除了能够使得学生的地理常识得到积累与提升,同时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极为重要,因此必须要重视地理学科的重要作用。其中,自然及人文知识作为地理学科的主要结构,其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所以本文主要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生地理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
中学生地理;
生活化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素质教育的普及,使得在中学阶段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尤其是对于中学地理而言,其中很多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就需要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对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有效的应用,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与核心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提出生活化的教学问题

通过合理的问题设置,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思维。由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所以教师在对教学活动进行组织的过程中,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就应该和生活进行有效的联系,并利用提问题的方法,使得生活现象得到呈现,这样学生就能通过现有的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科学素养。

比如在对《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一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的学生不太理解“热力环流”这一知识点,但此知识点其实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基于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对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进行有效的创设。例如,我们在放暑假期间,为什么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到海边去游玩。学生会表达出自己的多种想法。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与肯定以后,还要再次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我们海滨城市的气候条件比较好,昼夜不会出现较大的温差呢?这样学生就能根据书本上的知识:白天陆地增温较快,海上增温较慢。晚上陆地降温快,海上降温慢的内容发现,白天与晚上陆地和海面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实际上就构成了一个“环流图”。这样,在具有较强生活性的问题的指引之下,就能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并充分的应用现有的生活经验,对思维进行开拓,使得其地理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与生活化相结合

中学的地理知识有着一定的抽象性与枯燥性,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很难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得学习的难度也在不断提升。想要使得地理教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的目标,就需要将教学设计和生活化的相关特点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利用更加直观和生动的教学,师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点,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对《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这一单元进行教学之前,教师要想学生学与其生活中的交通运输情况进行仔细的观察与记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学生将其观察记录的内容与同学分享。每个城市都有火车站,却不是所有城市都有飞机场。而根据此问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于此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要求学生分小组根据课本知识及生活经验对原因进行总结。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使得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也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实现了对于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场景

在开展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从而在发挥自身指导作用的同时,充分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而想要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就必须要对轻松和谐的教学场景进行构建,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更好的学习与掌握相关的地理学科知识。而在对生活化的情境进行创设时,还需要地理教师以下问题进行足够的重视:首先,要对学生实际的学习兴趣,以及当前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进行有效的了解,再对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进行创设,从而满足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实际需求。其次,在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的过程中,还需要与中学生地理教学目标及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得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最后,在对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进行构建的过程中,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紧密的结合,从而在提升地理课程教学效率的同时,满足新课程标准及素质教育对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实际需求,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结:

总的来说,在中学阶段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对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进行有效的应用,其不仅能够使得教学效率的提升,更是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开展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通过教学内容和学生所处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更好发展,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六篇】相关文章:

1.保安部年度总结保安年终总结13篇

2.优秀话务员工作总结4篇(2024年)

3.2024年度造价工程师年终个人工作总结5篇

4.个人总结结尾7篇【通用文档】

5.2024年关于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情况述责述廉报告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