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强制垃圾分类在上海等地掀起一股“旋风”,在此背景下,全国多地垃圾分类提速推进,试点范围由点到面逐步扩展。尽管部分试点地区垃圾分类取得初步成效,但“三低”问题仍然是垃圾分类推广的“拦路虎”。
一是群众参与率低。存在“上热下冷”现象,居民的分类意识、环保意识、环保素养还有待于提高。从政府层面看,部分地方领导干部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认识有误区,认为这项工作推进速度太快,存在工作标准不高、只要过得去就行的思想;
从社会层面看,不少居民受生活习惯或各种思想顾虑的影响,对生活垃圾分类存有抵触情绪,特别是一些对当地没有归属感的流动人口,认为这纯粹是尽义务的“繁琐事”,不情愿参与。
二是投放准确率低。部分地区尽管生活垃圾分类硬件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到位,但由于居民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加上教育引导的概念化、笼统化以及考核处罚机制的缺乏,导致目前生活垃圾分类更多体现在“面上扩张”,管理粗放,质量不高。有的居民虽然已有了生活垃圾分类的概念,但对分类投放的意义和方法等一知半解,导致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准确率不高。
三是资源利用率低。垃圾治理涉及部门众多,分散用力、各有重点,难以形成合力。比如,生活垃圾目前多由城管部门负责,但生活垃圾中的有害垃圾处置、可回收垃圾处置又涉及生态环境、商务、供销社等多个部门,在一些地方由于衔接不力、各管各的,导致有害生活垃圾无处可去、可回收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低。此外,对于一般工业固废物的处理,不少地方还存在生态环境部门不愿意接手,环卫处理难度大,进而造成这类垃圾处理不及时不规范等问题。
为此,基层建议:
一要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和培养社会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各地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强宣传引导,营造社会氛围。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发动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等全媒体,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宣传橱窗、公告牌、标语横幅、宣传海报等方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加强网格入户宣传,建立健全一支自上而下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管理队伍,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人管、有人做。购买第三方服务,鼓励通过购买服务形式,引入专业公司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加强线上宣传与线下互动,建立实名制垃圾溯源监督管理系统,提高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要坚持宏观规划为先,不断完善中间运输链和末端处理链。以国家推行的垃圾强制分类为契机,尽快布局建设垃圾处置场所,建立分类运输体系,补上垃圾分类体系中的断点,使居民的源头分类与末端处理充分接轨。引育专业公司,完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引进一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过程,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产业化进程。利用技术手段,邀请互联网企业加入垃圾分类,建立线上预约回收、分类处理渠道,打通居民、回收企业、处理企业和城管部门等多个环节,破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两网融合问题,推动完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
三要推进部门协同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推进分类。加强组织领导,参照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成立地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园林环卫部门为牵头单位,住建、旅游、环保、商务、卫计等部门各负其责,破解多头管理的局面,促进资源回收网和生活垃圾处理网融合,齐抓共管把垃圾分类工作做好。健全生活垃圾分类考核评价机制,把文明创建、生态建设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机结合,实行以分档考核为主要评价标准的补贴机制,并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坚持考核内容“精细化”,考核方法“科学化”,考核结果“效用化”,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化进程。
【基层反映:推广垃圾分类要需提前解决好“三低”问题】相关文章:
1.保安部年度总结保安年终总结13篇
2.优秀话务员工作总结4篇(2024年)
3.2024年度造价工程师年终个人工作总结5篇
4.个人总结结尾7篇【通用文档】
5.2024年关于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情况述责述廉报告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