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现状
产业构成煤电产业仍然是**县工业的支柱产业,粮食食品加工、建材、机械制造、轻工鞋服是达到一定规模的传统产业,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培育主导产业。**年度工业规上企业166家,实现工业增加值95.76亿元,其中:煤电工业增加值53.81亿元,占全部增加值的74.8%;
县属工业增加值24.17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25.2%。县属工业增加值比重逐年提高,比**年提高24个百分点。
**年民营经济增加值39.5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24.17亿元,占民营经济增加值的61.2%。
产业布局**工业布局按照“一区二园三集聚”规划格局,合理布局工业产业体系。形成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桂集、凤凰湖二个产业园支撑,顾桥、古店、钱庙三个工业集聚区辅助的园区布局;
产业布局初步完成:开发区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桂集产业园智能制造、医药食品生产包装产业,凤凰湖产业园现代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顾桥、钱庙工业集聚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古店工业集聚区节能环保产业的产业布局。
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类型至**年底,根据各产业规模和市场发展潜力及新兴产业培育情况分析,民营经济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增加值占民营经济增加值的61.2%,一产、三产增加值只占39.8%,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煤电工业一支独大,煤电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74.8%,目前任然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发展形势紧迫,任重道远。
二、民营经济优势分析
资源优势一是具有煤电能源资源优势。现有七座煤矿、二座电厂,发展工业所需的煤、电、气、水和发展用地等资源丰富,民营经济发展要素具有相对优势。二是因采煤塌陷,每年将有近万农民失去土地,为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产业优势园区定位准确,产业布局符合**县情,煤电、粮食加工、轻工服装、机械加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培育的洁诺德智能包装、海锂子锂电新能电池及新材料、瑞达生物制药、瑞达电机车、沃良人、润辉生物有机肥生产及有机肥生产智能设备制造、国力液压智能食材设备和科技孵化园、恒远电子传感器及远程运维系统、三创工业机器人、安徽硖石智能科技的服务型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今年将相继投产,龙头带动作用凸显,也为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
环境优势出台了较为完善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政府扶持奖励政策;
制定了优化投资环境,保护企业利益的相关措施;
建立了项目建设服务长效工作机制,专人对接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和困难,为项目建设提供一站式服务。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民营经济产业结构单一,不够合理。**年煤电工业增加值占到全部增加值的74.8%,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工业增加值占民营经济增加值的60%以上,一产发展需提升产业效益,三产发展滞后。二是民营企业规模小。**年底产值**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66家,不到民营企业的10%,大部分企业产值规模小,亿元以上产值的仅有13家,10亿元以上产值的非煤电企业还没有。三是资金和人力资源要素制约严峻。我县大部分民营企业是靠自行积累资金来扩大再生产,企业没有或较少“有效资产”,在现在形成的转型升级的倒逼形势下,这些企业融资力不从心,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和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人力资源不足,特别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人才引进受区位和生活环境影响,很难聘到技术人才和科技人才,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县很多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鞋服企业面临“招工难”情况,专业管理人才更难招聘,高端人才严重匮乏,大部分企业基本处于家族式管理、小作坊经营,形成恶性循环。四是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低。可以讲除了引进培育的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外,目前**民营经济处于初级低端,属于粗放型、低效益初级加工阶段,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差、能力弱,民营经济总体上是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少量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辅的格局。
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的建议
综上所述,结合我县实际,建议通过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一、组织开展“经济转型升级突破年”活动
认真实施“五大五保”战略,“五大”即:“发展大产业、主攻大项目、构筑大平台、推进大招商、培育大企业”;
“五保”即:强化领导保障、政策保障、要素保障、服务保障、氛围保障,营造“凝心聚力抓工业,齐心协力促转型”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好“制造业强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机遇,乘势而上,突破发展。
二、加快平台建设,强化平台拉动,加快推进民营经济的集聚。
推进产业的集群集聚,提升转型发展平台。按照“一个园区、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政策、一个龙头”的思路,把产业规划与空间布局规划结合起来,加快推进“一区二园三集聚”的工业平台发展格局建设,充分发挥集聚区和园区两大平台的产业集聚效应,培育一批具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产业企业,推动我县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强化公共服务,创新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公共服务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强化公共服务,为企业引资融资是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着力在企业注册、前置审批和项目落地建设上,优化公共服务。
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和模式,在县委、县政府层面成立**县招商引资管理服务中心,设工业招商引资、现代农业招商引资和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三个专业分中心,把招商引资与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园区经济有机结合,以工业园区为主要承接载体,实施有效承接;
采取“以商招商、以园招商、产业招商”方式,大力开展“项目招商、资源招商、产业链招商和委托招商”活动,实施“择商引智”、“招商引税”和“招商引资”同步谋划,协同引进,注重引进生产性服务业项目;
完善考核目标体系设置和考核重点等为主的考核机制。
以培育具有竞争力产业为导向,主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重点引进对产业聚集和开放型经济贡献度大、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骨干企业和重大项目,着力抓好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业、现代服务业、特色资源开发与加工业的产业承接,特别是承接劳动密集型与高附加值产业、加工贸易和服务外包产业,兼顾“专、精、特、新”优势潜力项目。
四、加大财政扶持引导力度
加大财政对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落实技改扶持专项资金、工业集聚区建设专项资金,并适度增加规模,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企业技术创新、产业集群发展、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新兴产业发展、品牌创建、人才引进和节能减排等项目,促进工业布局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五、理清产业发展思路,走产业“三高”发展之路
一是传统产业实现高端化。传统产业作为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必须要加快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坚持走高端高质高效之路。
二是新兴产业实现高新化。培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三是优势产业实现集群化。培育产业集群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通过实施重点产业集群带动战略、龙头企业带动战略、特色产业带动战略、区域品牌带动战略等,培植一批规模过10亿、50亿和100亿的产业集群,创造新的发展优势。
四是培育智能制造和“互联网+”产业。支持做好以下项目:洁诺德智能包装、海锂子锂电新能电池及新材料、瑞达生物制药、瑞达电机车、沃良人、润辉生物有机肥生产及有机肥生产智能设备制造、国力液压智能食材设备、恒远电子传感器及远程运维系统、三创工业机器人、安徽硖石智能系统及硬件设备制造项目。以上项目是符合智能制造重点扶持产业,也是标准的二化融合“互联网+”项目,对**产业升级转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应予重点扶持。
近年来,随着民营经济在宁县占gdp比重的不断增加,我县把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增长的重点和亮点加以扶持,全县上下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放宽政策,优化环境,加大措施,使民营经济得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显示出了民营经济强大的生机和活力,现将全县的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当前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浅论如下:
一、民营经济发展基本情况。截止**年6月底,全县民营企业达到1080家,同比增长7.26%;
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11237户,同比增长0.98%;
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43330人,同比增长6%;
完成增加值365452万元,同比增长30%;
实现税金34335万元,同比增长31%。。从各项指标不断增长来看,显示了民营经济的良性发展。宁县各职能部门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36条”意见,编辑印发了《再就业与民营经济政策汇编》和《落实民营经济发展各项优惠政策的服务承诺》,共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000余份,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了政策宣传活动,帮助民营企业用足用活用好政策;
做好企业减负工作,坚决制止利用各种市场准入、准销、准用等手段进行市场封销,向企业乱收费情况;
大力扶持骨干民营企业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想方设法为其排忧解难、保驾护航。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县政府把建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作为支持和扶持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宁县小微企业担保公司从成立至今已拥有注册资金1700万元。为规范运作担保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辖区内以民营资本担保机构和企业互保贷款为辅的信用担保体系通过互保的形式为中小企业解决了很大一部分贷款,极大的缓解了融资难问题。建立民营经济综合服务体系。建立了法律服务处、律师事务所等,为民营经济提供司法服务;
建立了“投诉中心”,提供维权服务;
建立县领导与民营企业对话制度,听取企业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
积极提供经贸服务,帮助民营企业沟通产供销渠道;
开展各类培训服务,提高了经营者素质;
通过协调解决场地难和组织参加项目合作洽谈会等,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通过组织参加招聘活动,为民营企业引进了各类专业人才,招聘了从业人员,使企业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工商联经常深入民营企业,为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制开发出谋献策,牵线搭桥,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改善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条件,提升了产品质量。
我县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民营经济的总量不够大,整体实力不强,规模较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差,部分民营企业经营者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创大业、敢为先的精神。
二、民营经济发展方向。积极推动民营经济以创新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扶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传统养殖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转变,提高民营经济产业、商业层次和发展水平;
从现有特色产业、小规模经营逐步向更高层次的集群化、规模经营转变,提高民营经济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
从比较粗放的经营方式向注重集约发展的经营方式转变,提升宁县民营经济整体素质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一)全面推进民营企业创新。一是引导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寻求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推动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形成开放多元的产权结构,建立科学的企业决策和制衡机制。积极引导家族制经营的企业,突破自身局限,创新治理结构,形成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的经营机制。二是加快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加强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发展民营科技型服务企业。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实行技术改造,生产和销售高新技术产品。三是促进民营企业管理创新。推动民营企业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管理模式,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经营成本。鼓励民营企业加大培训投入,对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和生产者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培训。提升民营企业家和员工素质。实施民营企业品牌经营,强化质量管理,引导企业注重产品创意、工艺设计、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全力打造品牌形象。四是推动民营企业文化创新。积极推动民营企业树立以人为本、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经营宗旨,把追求经济效益与履行社会责任有机统一。
(二)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一是落实好各级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要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落到实处。二是放宽市场准入。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完善行业竞争机制。三是提高办事效率。简化企业注册登记手续,公开办事制度,严格办事时限,改善“一站式”服务。四是优化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要把民营企业作为重要服务对象,改进信贷管理方式,对业绩好、资信高的民营企业实行信用贷款。充分利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等,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五是坚决制止“三乱”行为。有关部门要把制止“三乱”行为作为经常性的工作常抓不懈,对影响恶劣的要予以曝光并严肃查处。
(三)促进民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是优化民营经济产业结构,提升民营经济产业层次。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发挥我县特有优势和环境优势,鼓励民营企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形成一批成长性强、带动力大的民营科技型企业。二是推动民营经济集聚发展。建立高水平技术研发、质检监测、咨询策划等各类公共服务机构,构筑有利于民营企业集聚发展的平台,培养以现有特色产业为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三是从比较粗放的经营方式向注重集约发展的经营方式转变,提高民营经济整体素质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加快工业结构调整,重组发展优势,进一步优化要素、供给结构,引导投资向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低耗能、低污染的项目集聚,发挥最大的潜能,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具有明显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四是鼓励企业利用现有要素,加大主导产业骨干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积极走内涵改造发展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投资质量和水平,改变我县工业型民营企业技术改造薄弱和设备投入比例低的现状。五是加强对项目布局的协调,通过土地置换、合理配置,促使土地等有限资源向高新技术、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四高”产业集聚,不断提高项目引进质量和水平,引导企业集中物力、财力投入优势行业、优势产品,着力营造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形成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六是就目前来看企业增加技术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生产名牌优质产品是民营经济追求的首要目标;
扩大销售渠道,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是民营经济发展和进步的必由之路;
挖掘企业内在潜能、节材降耗,提高投入产出比是企业增加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
**年,市政协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及建议案,被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要求以此议政成果为基础,研究制定《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年9月,市委市政府印发《意见》。为持续跟进、追踪问效,市政协把《意见》落实情况作为今年的月协商座谈会协商议题。主席、副主席带领部分市政协委员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在月协商座谈会上进行了对口协商。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意见》落实情况及成效
(一)总量规模快速扩张。目前,全市民营经济组织总量已达12.2万户(**年底为10.6万户),其中民营企业达14710户。截止**年底,我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786亿元,同比增长10.9%,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62.7%(较**年底的61.2%提高1.5个百分点),对我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6.3%;
从业人员达到106万,占全社会非农从业人员的40%以上。
(二)发展环境持续改善。有关部门的服务意识逐步增强,工作作风有所转变,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吃拿卡要现象得到较好解决。特别是近期全市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优化了权力运行流程,简化了运行环节,减少了收费项目,缩减了手续和时间,广受欢迎。
(三)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年初以来,成立8个产业招商小组,实行业长负责制,瞄准目标,大员上阵,采取龙头引进招商、产业链招商、专业协会招商等措施强力招商,招商意识、招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成效比较明显。如,投资37个亿的富士康项目即将动工,在机械装备方面与淮海汽车、力帆集团的合作等正在推进。
(四)融资难问题有所缓解。积极推进过桥资金、“助保贷”等,有效助力了企业“爬坡过坎”。金融办、工信委、人行等单位每季度联合召开一次银企洽谈对接会,实现中小企业与银行“一对一”对接。各家金融机构负责人讲解信贷政策,现场解疑释惑,为企业提供帮助。积极推动民营企业上市和“新三板”挂牌。截至目前,我市已有境内上市企业2家、境外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
(五)人才引进培训不断加强。积极落实我市企业引进高学历人才的优惠政策,今年已为企业引进人才200名。加强对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先后组织食品、家居、化工、羽绒等行业156名企业负责人赴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进行专题研修培训。邀请郎咸平、徐飞等知名专家学者来濮讲座10余场,培训企业负责人、企业骨干4000余人。
(六)财政扶持力度日益增强。按照《意见》要求,市财政设立了1000万元的民营经济专项发展资金,多数县(区)财政设立了300-500万元的民营经济专项发展资金。**年,共有34家民营企业获得市级财政资金支持。
二、《意见》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服务方法方式和企业需求有差距。调研中发现,有60%的委员(企业家委员)是第一次看到这个《意见》,甚至有些委员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个文件。《意见》出台后,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大会,市四大班子全部出席,市委书记、市长亲自讲话动员、安排部署,并在报纸、网络上进行宣传报道,其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但是,两年多的时间,仍有许多企业家委员不知道这个文件,更谈不上利用这个文件推动企业发展。
(二)实际发展速度和预定发展目标有差距。《意见》中提出“到**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占gdp比重达到70%以上,实现民营经济发展新突破。”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截止**年底,我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786亿,同比增长10.9%,占全市gdp的比重62.7%,离目标要求相差较远。目标能否实现,既是检验政策是否科学可行的依据,也是检验党委政府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准。《意见》确定年均增长20%以上发展目标过于大胆,在全省、全国先进地区也不多见。
(三)政府承诺和兑现能力有差距。招商引资是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途径。一个时期以来,招商引资是政策优惠、环境优化的比拼。为了完成招商任务,县区政府在地价、税收减免、土地出让金返还、环评等方面对企业作出承诺。这些承诺,有的因为上级政策变化难以实现,有的因为超越了政策难以实现,有的因为政府能力所限难以实现,等等。这些问题都对企业的正常发展造成了影响,也使企业对政府诚信产生了怀疑。同时,也存在为了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不顾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能力,乱承诺、乱表态现象。
(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努力与企业期盼有差距。企业认为,“吃拿卡要”问题基本解决,但不作为、不办事的问题突出了;
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但部门对窗口的授权不充分,大部分窗口是“前店后厂”,而且部门之间、部门内部配合不够协调,反而给企业造成既跑单位,又跑窗口的麻烦;
明目张胆的“三乱”现象较以前大大减少,但有的由公开转向隐蔽、直接变为间接,部分银行在企业贷款时“搭车收费”、职能部门指定中介办理业务“利益均沾”、预收税款等。
(五)新招企业与现有企业待遇有差距。企业反映,同为市场竞争主体,没有平等竞争环境,存在“重外轻内、重新轻旧”现象。这些现象在县区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特别是在土地出让使用、市场准入、用电、税收、资金扶持等方面,前者可享受的有关优惠政策,后者难以享受。调研中我们发现,之所以形成这样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观摩、考核、评价,都只看新企业、看当年的招商引资成绩,并且与各县区的奖惩,包括提拔干部挂钩,使县区自然形成了重新轻旧、重外轻内的问题。
(六)政府调控能力与企业要求解决问题的难度有差距。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但企业有困难时,即找市场,也找市长。以融资问题为例,企业都想让政府帮助解决资金问题。政府对企业融资问题,只起到协调作用而起不到决定作用。或者说,只有在银行认为企业符合条件时,或政府做了担保时,政府的协调才能起到作用。
三、落实《意见》、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政策制定的调研论证机制,提高政策科学性
一要研究文件的必要性,确定该问题需要通过新的政策措施加以解决后再发文,防止以文件落实文件,防止发一些无法落实的文件。二要研究目标的可行性。既要防止拍脑袋决定目标,又要防止看领导眼色制定目标。要坚持积极可行、留有余地,切忌目标过高,不少工作都是因目标过高而无法推进。三要研究措施的可行性。措施必须能保障目标的实现,能够解决问题。四要充分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政策好不好,要看群众是哭还是笑”。对政策好坏的评判,服务对象最有发言权。政策制定过程中应有征求意见一环。五是要注重政策之间衔接统一、配套协调,要做到:“新老政策不打架”、“彼此政策不撞车”。
(二)建立政策落实的评估机制,提高政策权威性
一要评估目标实现情况,看目标与时间是否一致,看目标与实际是否一致。二要评估政策制度容量,比如边建边批的政策、项目建设4:3:3付款制度,之所以产生了问题,不是这种办法有问题,而是我们把它用过了头,超过了它的容量,再好的制度、办法,一旦用过了度,正能量就会变成副作用。三要评估任务与条件的匹配,防止步子过快、数量过多。四要评估具体政策的落实及具体问题的解决情况。具体政策落实的经验是什么,没落实原因是什么,要分析原因、评估责任。
(三)建立政策修正纠偏机制,提高政策公信力
在政策评估与监测所获得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及时有效地对原来的政策目标、工作举措、保障措施等加以纠正、补充、更新,根据新的情况而对它加以修改、调整和发展,使之达到科学、可行、协调、稳定、连贯的高层次、高水平。同时,要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强化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政策实施单位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加强监督检查,依法严肃查处政策落实过程中各种“阻碍的力量”,为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证。要加大考核力度,在科学政绩观的指导下,把政策落实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并对政策落实实行专项考核,保证公共政策的严肃性和公信力。
(四)以优化重构政治生态来优化发展环境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节点上。要不重复过去的失误与教训,要实现更高速度的健康发展,必须在优化政治生态上走出新的路子。考核、任用、奖惩三项制度,基础是考核制度,考核制度的关键是考核标准。这个考核标准要回答什么是敢于担当、善于改革、勇于创新、务实为民、三严三实等问题,要解决用什么样的方法,充分激发、调动、保护、增强、提高、保持干部积极性的问题,要解决干部考核上的形式主义、走过场问题,等等。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建议:应以“学习能力与成果,目标能力与成果,改革创新能力与成果,发现、解决问题能力与成果,服务群众(企业)能力与成果,廉政能力与成果”为干部考核基本标准,并细化量化具体标准,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力争走出一条新路子,为**新一轮赶超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五)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建立有利于赶超发展的融资机制体制
一是支持建立投资担保集团,资金主要由企业入股、政府适当投入,聘请职业经理人,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这种办法,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而且可以激活民间资本,放大担保能力,提升存贷比。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变纯政府出资而形成的短板行为、政绩工程,以及把投资担保公司变成一个政府部门的问题。二是要鼓励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支持、帮助企业提升融资贷款能力。尤其是要帮助一些企业解决土地的手续问题。三是要督促银行树立为**发展服务、在服务**发展中发展自己的理念,认真落实好政策,用足、用活政策,为解决存贷比低问题作出自己的贡献。
(六)解决“喜新冷旧”问题,营造公平公正的环境
把培育壮大本土企业作为推进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同招商引资等重大事项同谋划、同部署、同扶持。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服务让本土企业也同样享有。建立与招商引资企业平等的竞争条件和发展环境,在各种优惠政策的落实上,做到对外来企业和本土企业一视同仁,内商外商一个样;
政府在大力招商引资的同时,应更加关注和扶持本土企业发展,把本土民间资本的投入纳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范围;
新建、扩建项目时,在土地占用、要素配置、园区入驻等方面,给本土企业同样的机会。
(七)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
委员们认为,发展仍然是我们必须做好的第一要务,企业家仍然是推动发展的生力军,支持企业就是推动发展。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尤应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委员们建议,市委应组织广大领导干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强化服务意识,引导企业家增强法治意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规范管理,依法经营;
引导企业树立战略眼光,提升自身素质,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引导企业坚持自主创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高核心竞争力。
【关于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三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