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妙峰文库网!

市“十三五”商务发展规划

时间:2022-12-26 08:15:03 来源:妙峰文库网

目录

前言4

第一章发展基础5

一、内贸流通规模不断扩大5

二、内贸流通结构逐步优化5

三、城乡市场体系日益完善6

四、电子商务快速发展6

五、市场运行调控平稳有序6

六、对外贸易稳步发展7

第二章发展环境8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市商务质效提升8

二、区域合作新格局为我市商务发展开拓新空间8

三、居民消费升级为我市商务发展带来新挑战9

四、电子商务兴起对我市商务发展提出新要求9

第三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10

一、指导思想10

二、发展目标10

第四章主要任务11

一、深化流通领域体制创新11

二、推进流通市场体系建设12

三、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提质15

四、加强流通领域监督管理19

五、推动对外贸易转型发展22

六、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22

第五章重点工程24

第六章保障措施28

一、加强领导协调制度,推进部门合作机制28

二、营造有利政策环境,加大财政扶持力度29

三、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完善招商引资政策29

四、加强市场监测调控,提升商务发展环境30

五、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商务人才素质30

六、加强舆论宣传引导,传播良好商务形象30

前言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扩大开放,在全省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准确把握国家战略发展思路,紧抓甘肃省“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机遇,推动商务经济转型跨越、提质增效至关重要。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商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商务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作用,依据《嘉峪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甘肃省商务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编制《嘉峪关市“十三五”商务发展规划》。本规划在对“十二五”时期商务工作成效进行全面回顾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甘肃省和我市“十三五”商务工作要求,结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确定我市商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并提出保障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本规划是“十三五”时期我市商务工作的基本依据,规划的编制对推动我市商务工作科学开展,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市充分结合自身经济发展情况,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营造了良好的商务发展氛围,在商务经济发展、商务体系建设、消费市场培育、对外开放、电商物流和市场调控监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商务经济已经成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有力推动着城市经济的平稳前进。

一、内贸流通规模不断扩大

2015年,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9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3倍,“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5.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完成商品销售额196.17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65倍,年均增长11.55%;
住宿和餐饮业完成营业额12.2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72倍,年均增长18.1%。

二、内贸流通结构逐步优化

新兴消费模式和消费热点不断涌现,新兴业态和营销方式日益发展。东方百盛城市购物广场、新河西商贸城、恒基美居全球家居生活广场、天诚国际购物广场、讨赖河北岸休闲商业街建成开业,观礼古镇、玉龙湾文旅商业综合体等一批商业项目稳步推进,国美、苏宁、北京华联等全国连锁企业相继进驻。“十二五”期间新增大型商业网点12个,新增营业面积40万平方米,形成了购物中心、百货店、连锁超市、专业专卖店、便利店等多种业态共存的零售商业发展格局。

三、城乡市场体系日益完善

加强内贸流通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出台了《嘉峪关市商业网点规划(2013-2030)》、《嘉峪关市区域物流及会展中心建设规划》、《嘉峪关市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嘉峪关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等多个内贸流通规划。加快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建设了西部春光农产品市场、工程机械交易市场、安远沟钢材交易市场、西北物流汽配城、天诚美居家居文化产业园等大型商品交易市场项目。改造提升农贸市场档次。实施了建设农贸市场、人民商城等改造提升工程,配套建设29处社区农超对接平价店。完善农村市场网络体系。农村市场“三个全覆盖”工程深入推进,峪泉镇、新城镇建成便民农贸市场,农村消费市场日益活跃,农村居民消费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四、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积极推动“互联网﹢流通”行动。大力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制定出台了《嘉峪关市关于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嘉峪关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实施意见》等。切实开展“一村一电·领头雁”示范工程,成立了市电子商务协会。举办了农产品交易会,开展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大力推动“汇品优选”、“美嘉优购”、“都市宝”等本地特色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五、市场运行调控平稳有序

积极落实调控市场、稳定物价的政策措施,完善了生活必需品、应急商品、重点流通企业、重要生产资料监测体系。市场运行监测工作不断完善,在大型超市、重点农贸市场等处设立了生活必需品市场价格监测点15个。建立了重要商品储备机制,出台了《嘉峪关市生猪储备肉管理办法》、《嘉峪关市冬春蔬菜储备管理办法》,开展了市级储备肉、菜的投放工作。

六、对外贸易稳步发展

对外贸易实现新发展。2015年,全市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1.74亿元,其中出口总值为3.08亿元,进口总值为8.66亿元。坚持“走出去”战略,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举办了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葡萄酒节等重要节会,组织企业参加兰洽会、西洽会、东盟博览会、厦洽会等国内展会及知名境外展会,展示产品、推介项目、开拓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兰洽会、文博会、广交会等平台推介项目,引进了一批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现代金融等项目,到位资金总额524亿元。

“十二五”期间,我市商务发展一些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商务规模总量不大。我市商务经济规模偏小,商务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高,商务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有待加强。二是商务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缓慢,城乡市场体系有待完善,拍卖、典当行业等特殊流通行业发展处在起步阶段。三是商旅文融合发展有待加强。我市目前尚未形成特色旅游商圈,特色商业街和景区商业中心建设滞后,旅游购物消费在我市旅游收入中所占比例较小。四是对外贸易有待进一步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量规模较小,外贸出口商品结构仍需优化,出口商品附加值有待提高。外贸经营主体有待进一步壮大,出口孵化工作仍需加强。第二章发展环境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市商务质效提升

在经济新常态的宏观背景下,国家提出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宏观战略思路的提出将为我市商务发展带来新的思维及要求,推动我市商务发展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具体来说,在内贸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有利于我市建设完善现代市场体系、降低商贸流通成本、打击侵权假冒、打破地区封锁、培育商贸流通骨干企业,实现“供”、“需”两端有效匹配,扩大居民消费,进而带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外贸方面,借力“一带一路”等区域合作新格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推动我市商务经济走出去,改善出口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竞争优势和附加值,促进我市商务开放发展,提升我市区域地位;
同时,随着国内外区域合作的密切,也将反向推动我市商务领域供给侧改革。同时,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促进内外贸发展的意见,为我市商务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区域合作新格局为我市商务发展开拓新空间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战略构想,结合“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甘肃省提出了向西开放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战略部署。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及甘肃省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战略的持续推进,为我市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强同周边城市及国家合作、增强商贸竞争力和影响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我市再现河西走廊商贸重镇风采提供了有利契机。

从省内来看,根据《甘肃省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年)》,嘉酒区域将打造为甘肃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向西开放门户,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国际文化交往门户,国家重要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及研发中心,全国区域性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必将为嘉酒区域乃至周边区域商务合作、开放、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三、居民消费升级为我市商务发展带来新挑战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消费层次逐步提升。食品、衣着等传统消费增长趋稳,信息消费、健康消费、体验式消费等日益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成为主流,网络消费、信用消费等消费新模式方兴未艾。当前,我市城乡居民消费呈现以下特点:消费结构向多层次、多样化转型;
消费内容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型;
消费方式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型;
消费理念向低碳化、可持续化转型。这对我市商务工作的开展和商务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电子商务兴起对我市商务发展提出新要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购物、移动电子商务、o2o等新型商业模式日益发展,影响和改变着商业营销、流通模式,对我市传统商业转型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思路,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内外贸活动的地域和时间限制,将我市内外贸置身于全国范围的竞争之中,给我市商务发展及商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在“十三五”商务发展的新形势与新环境下,我们应立足自身,迎难而上,挖掘特色,加快创新,不断探索商务发展新模式,摆脱商务经济增速缓慢的局面,使我市商务发展焕发新的活力。第三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十三五”发展的总体部署,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抢抓甘肃省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强内贸流通体系建设,改善商务供给结构和质量,推动商务、旅游、文化融合发展;
扩大对外开放,培育内外贸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结构优化、功能齐全、资源配置高效、适度超前的现代商务发展新格局的形成,使商务经济成为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努力建成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城市。

二、发展目标

内贸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商务经济增长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商务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明显提高,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更加突出。到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

现代流通方式快速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迅速发展,电子商务交易和居民网络消费快速增长,流通效率大幅提升,流通现代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消费环境和消费渠道明显改善。到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30%。

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向西开放深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往来更加频繁,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逐步建立,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到202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5%左右。

招商引资质量显著提高。积极探索专业化招商新思路,推进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节会招商、委托招商等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3%。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布局,打造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努力建成丝绸之路甘肃黄金段的重要商贸流通节点城市。

第四章主要任务

一、深化流通领域体制创新

(一)完善区域流通网络布局

紧抓国家大流通网络建设和区域市场一体化的有利时机,立足“一带一路”和陇海兰新沿线流通大通道,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商品交易市场、商贸物流基地,提升我市商贸地位,打造区域流通节点城市,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二)扩大流通领域对外开放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放开商贸物流等领域外资准入相关政策,优化内贸流通领域吸引外资的环境。吸引外资投向共同配送、连锁配送以及鲜活农产品配送等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引入知名流通企业在我市设立采购中心、分拨中心和配送中心。引导流通企业开展内外贸一体化经营,投资建设境外营销、支付结算和仓储物流网络。

(三)创新市场应急调控机制

完善城乡市场统计监测体系,强化对生活必需品、应急商品、重要生产资料和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的监测。健全重要商品储备制度,提高抗风险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确保市场供应,及时平抑市场波动。增强市场应急保供能力,建设应急商品数据库,实施应急保供重点联系企业动态管理机制,保持合理库存水平,增强投放力量。

(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全面清理和取消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商品和服务以及经营者进入本地市场的规定及做法。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严厉查处经营者通过垄断协议等方式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贯彻落实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行为规范及相关制度,禁止利用市场优势地位收取不合理费用或强制设置不合理的交易条件,规范零售商供应商交易关系。

二、推进流通市场体系建设

(一)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为助力,坚持规范新建、改造提升和淘汰落后相结合,加快各类专业市场建设。依托安远沟综合市场集群建设,加快农副产品、工业消费品、日用消费品、生产资料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推动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提升和精细化改进,完善市场的展示、研发、设计、品牌孵化、加工、仓储物流、信息服务等功能。同我市产业发展相结合,发挥商务经济对其他产业的促进作用,推动相关的商品交易市场建设。

加快公益性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新建、搬迁、改造一批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市场、社区平价菜店以及重要商品储备设施、大型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冷链设施等,形成不同层级、布局合理、便民惠民的标准化公益市场体系。

专栏1商品交易市场类项目

n新建6处商品交易市场:金港汽车城、五金机电交易市场、小商品交易市场、再生资源交易市场、二手车交易市场、旧货交易市场;

n续建2处商品交易市场:西部春光农产品批发市场、天诚美居家居文化产业园;

n搬迁2处商品交易市场:雄关旧货交易市场、星光市场;

n改造提升4处商品交易市场:三禾雄关奇石城、远东建材市场、华通家具批发市场、河西家具建材市场;

n新建8处标准化菜市场:天诚惠民农贸市场、雨顺农贸市场、文化路社区农贸市场、体育大道标准化菜市场、五一南路标准化菜市场、安远社区标准化菜市场、南市区农贸市场、北横七路标准化菜市场;

n搬迁(引导入市交易)4处农贸市场:惠民街马路市场、镜铁西路马路市场、同乐马路市场、雍和街马路市场;

n改造提升6处农贸市场:富强市场、建设市场、迎宾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阳光市场、佳禾市场、同乐市场。

n改造提升2处商业街:大唐美食休闲街、商业步行街。

(二)发展现代流通方式

同城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及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建设相结合,支持大型商贸物流设施建设,提升物流配送的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社会化、组织化,增强我市商贸物流影响力。

支持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向社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引导物流设施资源集聚、集约发展。开展城市共同配送工作,推广共同配送、统一配送、仓配一体等先进模式。推动城市配送车辆实行统一标识、统一管理。允许符合标准的非机动快递车辆从事社区配送。

构筑以物流节点体系为框架的物流网络平台、以综合交通体系为基础的物流运输平台、以网络技术为先导的物流信息平台,建立快捷、高效、方便、经济、合理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提高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促进物流产业较快发展。

专栏2商贸物流类项目

n商贸物流园区建设:结合国际港务区以及仓储用地规划,建设空港物流园区和铁路物流园,完善农副产品、工业消费品、生产资料等的展示、交易、仓储、加工、配送等功能;

n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整合各类物流车辆、货源信息等,建设集物流信息发布、物流交易撮合、物流车辆追踪等功能于一体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n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办公楼、停车场等,配置配送车辆、冷链储藏设备等;

n物流及信息中心建设:建设物流信息中心商务大厦、铁路集装箱转运货场、煤化工转运货场、加工贸易区、大型仓储区、停车场及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三)完善农村市场网络体系

围绕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全面实现农村市场体系“三个全覆盖”。培育一批集零售、餐饮、文化、休闲、金融、邮政、生活服务、物流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乡镇商贸综合服务中心;
建设一批以农家店为主体的村级综合服务社,为农村居民提供日用消费品、农资等的销售、种养殖技术指导以及文体、娱乐等综合服务,形成镇、村两级商贸服务体系。

鼓励连锁经营网点在乡镇合理有序拓展,以连锁经营方式提升农村流通网络现代化水平。采用单独建设或同乡镇农贸市场建设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完善仓储、冷链、配送等配套设施。培育壮大农村各类流通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农村经纪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参与农产品营销。继续推进“农超对接”,促进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

专栏3农村市场体系类项目

n乡镇商贸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在峪泉镇、新城镇和文殊镇驻地,以现有商业资源为基础,分别建设1处集连锁超市、品牌专业店、农贸市场、美容美发、邮政、金融等网点于一体的乡镇商贸综合服务中心;

n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以农资连锁经营店为主体,在有条件的行政村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社;

n农超对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种植大户等同标准化菜市场、综合超市、大型工业企业、学校合作,开展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推动农产品进城,促进农民增收。

三、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提质

(一)大力发展生活服务消费

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推动旅游消费、房车消费、文化消费、信息消费、养老消费,以新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推进餐饮业转型发展,培育一批连锁化、品牌化餐饮企业,基本形成以大众化餐饮为主体、区域布局合理、城乡协同、各业态协调的发展格局,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餐饮服务体系。优化住宿业结构,引导非星级宾馆通过改造提升为星级宾馆,积极发展经济型酒店、民俗酒店、度假酒店、主题酒店、精品酒店、“农家乐”、家庭旅馆等,更好地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宿需求。

大力开拓服务消费市场。结合城市商业中心及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以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以及商业街区建设为空间载体,推动教育、培训、健身、游乐、亲子、休闲、餐饮等网点的设置,增加服务性消费的比重,培育发展一批体验型主题商业设施,引导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专栏4新型消费类项目

n新型业态引进:结合新华路城市商业中心、南市区商业中心、大型房地产项目建设,新建3处城市商业综合体、3处购物中心;

n传统业态改造提升:推动现有百货店、综合超市、专业店改造提升,引导现有百货店向主题百货店、精品百货店或时尚百货店方向发展;

n特色商业街建设:建设关城旅游特色商业街、奇石古玩商业街、观礼古镇商业街、讨赖河北岸休闲商业街、华强旅游商业街5条特色商业街。

(二)加快发展电子商务

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推动实体商业转型升级和流通模式创新,鼓励商贸流通、旅游文化、金融、居民生活服务、休闲娱乐等领域电子商务应用。

依托新华路城市商业中心建设,引入无线技术、传感技术、智能终端等,构建涵盖主动服务、立体服务、智能位置服务以及个人隐私服务的智慧商圈。鼓励大型商业设施创新商业经营模式,依托自有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移动端电子商务平台、微信、微博等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为城乡居民提供丰富的消费体验。引导大型商品交易市场经营主体借助电子商务创新交易模式,培育新型市场形态。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发展“一村一电”模式,实现“市级有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镇级有电子商务服务站、村级有电子商务服务点”的目标。大力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和订单农业,拓展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扩大特色农产品销售规模,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建设集仓储、冷链、配送功能为一体,提供供应链式服务的电商快递园区。

专栏5电子商务类项目

n智慧商圈建设:完善新华路城市商业中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无线网络覆盖,整合商业中心内商户资源,建设集合商业信息、促销信息、停车服务、位置服务等多种功能的智慧商圈;

n社区智能服务终端安装:在条件较好的城市社区安装智能便民服务终端,为社区居民提供网上购物、金融、缴费、家政服务等多种服务;

n安远沟商品交易市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推动安远沟综合市场集群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商品交易市场商户及商品信息,建设网上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三)加强生活消费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建设集社区菜市场、便利店、快餐店、配送站、再生资源回收点及健康、养老、家政等大众化服务网点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引导大型零售连锁企业进社区,加快发展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和早餐经营网点,推动大众化餐饮发展,继续推进社区平价菜店建设,推广“网点定取、网订店送、上门服务、社区配送”等流通新模式,提升社区商业设施品质,构建便利、完善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鼓励城市社区建设以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为基础,机构养老为支撑,面向基层大众的养老服务模式,依托社区公共设施及社区商业设施为社区老人提供日常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康体休闲、膳食供应、家政等服务,探索以社会化、市场化、商业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

专栏6便民与养老设施类项目

n“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构建:新建嘉兴西路、体育大道、北横七路、富力、安远5处社区商业中心;
完善提升迎宾东路、明珠路、富强东路、嘉文路、迎宾西路5处社区商业中心;
“十三五”末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中心城区建成区全覆盖;

n家政服务体系建设:升级完善我市家政服务平台,培训下岗人员从事家政服务,扶持家政企业发展;

n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结合社区商业中心建设及改造,鼓励引入日常医疗保健、膳食供应、康体休闲等养老服务。

(四)积极推动商旅文融合发展

充分发挥嘉峪关方特欢乐世界、关城景区等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进一步拓宽消费领域,谋划实施丝绸之路文化博览园、世界文化遗产公园、花卉博览园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深入推进文化、旅游和商贸深度融合发展。深入挖掘新的消费资源,加快实施观礼古镇商业街、峪泉古街、华强旅游商业街等特色商业街区建设,配套完善旅游商贸服务设施。积极培育文化创意园、打造文化旅游商品购物街和特色旅游商品展示中心,支持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生产企业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扶持本地餐饮企业开发地方菜,提升我市旅游消费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发展独具特色的本地旅游消费服务。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小吃城、美食街、夜市等,继续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嘉峪关烧烤文化节,建设丝绸之路沿线休闲消费型城市。

大力发展品牌会展。围绕举办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丝绸之路国际房车博览会、文化博览会、国际短片展、国际音乐节、奇石文化节、国际滑翔节等大型节庆活动为载体,建设一批现代化会展场馆,促进会展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加强流通领域监督管理

(一)完善再生资源市场体系

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监督管理,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行为,整合全市废旧物资回收资源,推进“回收站点、分拣中心(分拣集聚区)和集散市场(基地)三位一体”的城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推动再生资源集散分拣加工中心、报废汽车拆解中心和旧货交易中心建设。同本市产业特色相结合,加强对废旧钢材、有色金属的回收利用,推动集约型经济发展。

建设再生资源信息服务中心,为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从业人员提供信息咨询、专业培训、合作交流等服务,提高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

专栏7再生资源市场体系类项目

n再生资源回收主体设施建设:加快再生资源集散分拣加工中心、报废汽车拆解中心以及旧货交易中心建设;
培育1-2家有实力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
按照城区每2000户居民设置1个回收站(点)、乡镇每2500户居民设置1个回收站(点)的原则,实现城区和乡镇驻地回收站点的全覆盖;

n再生资源信息服务中心建设:搭建整合全市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站点等资源,集再生资源回收网上预约、信息发布、技术交流、人才培训、行业统计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二)加强酒类流通监管

严格贯彻酒类批发许可和酒类流通随附单制度,以酒类流通监管网络服务平台为依托,强化酒类流通溯源管理;
继续推进“放心酒示范店”创建和评选活动。依托行业协会力量,加强对本地酒类生产企业监管,积极参与及承办国内外各类酒类展会,广泛宣传和推广本地酒类生产企业,提升紫轩葡萄酒、峪泉坊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三)规范药品流通

加强药品流通企业的行业监管,严格执行药品流通行业标准,鼓励发展药品零售连锁经营。鼓励有实力的大型药品流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形式,整合现有规模小的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培育2-3家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的药品流通连锁企业;
实现连锁门店占零售药店的比例在80%以上;
实现每个居民小区内、每个农村社区设立一个标准药品零售店的布局要求。

鼓励药品流通企业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和新型管理方法,优化业务流程,发展新型电子支付和结算方式。完善药品仓储和配送设施,确保仓储和配送质量安全。鼓励药品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探索网上药店经营。鼓励药品零售企业开展保健品、医疗器械销售和健康咨询、中药服务等多元化经营,满足群众药疗保健等多方面需求。

专栏8药品流通行业类项目

n药品流通主体培育:到2020年,形成2-3家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的药品流通连锁企业;

n药品流通门店建设:实现城区每个居民小区内、农村每个社区设立一家标准药品零售药店(不含社区门诊药店)的布局。

(四)规范典当、拍卖行业发展

依据典当、拍卖企业布局规划要求,合理控制典当、拍卖企业数量,每年新增数量原则上不超过现有存量的15%。鼓励典当、拍卖企业开拓新兴领域,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服务理念,试点开展网络拍卖等,加强监管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

(五)规范二手车流通

围绕绿色流通、循环消费发展,推动二手车交易市场和报废汽车拆解中心建设,营造二手车自由流通的市场环境,完善二手车交易登记管理,积极推动二手车流通模式创新,鼓励二手车经销企业品牌化、连锁化经营,提升整备、质保等增值服务能力和水平,鼓励发展电子商务、拍卖等交易方式,积极发展二手车置换业务,构建诚信、高效、规范、有序的二手车流通网络。二手车交易市场总量原则上控制在3家,新设立二手车交易市场占地面积不小于5000平方米;每年新增二手车经营主体原则上不超过现有数量的15%。

五、推动对外贸易转型发展

积极落实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继续抓大促小育新引强,优化外贸主体、商品结构、市场布局,加强对重点行业出口的业务指导,大力推动装备制造出口,提高传统产品竞争优势,巩固出口市场份额,加快形成以技术、营销、品牌、标准等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加大新兴市场开拓力度。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加快嘉峪关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完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将其打造为承载国内国际产业转移的有效载体,全力做好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工作。组织我市特色优势产品通过“嘉峪关号”国际货运班列出口。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我市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创新外贸发展模式。深化行政体制和流通体制改革,简化企业对外投资、开展国际贸易流程。积极推动商贸各领域有序开放,放开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鼓励企业通过设立或并购研发机构、吸纳先进生产要素、建立海外营销网络、培育国际知名品牌等方式提高竞争力。

六、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加强合作交流。深入实施国家“一带一路”和甘肃省“13685”发展战略,加强我市与中西亚、中东欧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资源开发、装备制造、新能源、特色农业等领域的对接合作,扩大贸易往来。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西进、北上、东接、南联”的全方位开放战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支持酒钢等大型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境外投资合作,开发境外资源。

推动向西开放。鼓励具有产业竞争优势的工业及商贸企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建立海外营销、物流及售后服务网络,集结国内商品走向国际市场。积极利用省商务厅驻外商务代表处的综合协调作用和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组织我市企业参加境外重点知名国际展会,在境外举办特色商品展和贸易洽谈会。

建设对外开放大通道。发挥我市区位优势,以嘉峪关机场航空口岸对外开放列入国家“十三五”口岸发展规划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嘉峪关机场改造和航空口岸开放。发展物流经济和通道经济,加快国际港务区、保税物流中心和铁路物流园区建设,构建省内城际物流配送、西北区域物流集运、国际联运通道等物流平台,打造面向中西亚的工业制品加工出口基地,将我市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为甘肃省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提供支撑。

专栏9扩大开放类项目

n机场航空口岸开放:逐步完善嘉峪关机场航空口岸设施设备,前期开通国际旅游包机,在此基础上积极申报设立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开放,将机场航空口岸建设成为西北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国际航空客货运口岸;

n国际港务区建设:总占地面积29.71平方公里,由铁路物流园、大草滩编组站、多式联运物流园、国际空港、嘉东物流园、高铁新成六大功能组团组成。

n外贸企业培育: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带动我市钢材、铝材、装备制造、汽车配件(删除)等优势产品出口。

第五章重点工程

“十三五”时期,立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居民消费需求,围绕商务发展主要任务,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提升商务发展高度,推动商务健康、可持续发展。“十三五”时期我市商务重点工程如下:

1.城市商业核心区打造工程

以提升城市商业品位、展现城市商业形象为宗旨,推动新华中路商贸中心建设,打造我市商业消费核心区。

新华中路商贸中心:位于新华中路。加快老政府片区和环保局片区商贸设施建设步伐,尽快建成运营,逐步推动其他片区的拆迁及规划建设。

2.特色商贸主体建设工程

结合我市旅游景区、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建设培育峪泉古街、奇石古玩商业街、观礼古镇商业街和华强旅游商业街,推动商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打造我市商业名片。

峪泉古街:位于丝绸之路博览园西面,双拥路以南区域。结合世界文化遗产公园建设,以长城文化、丝路文化、戈壁文化为底蕴,建设与长城特色的戈壁旅游城市相匹配的特色旅游服务街区,成为我市旅游商业名片。

奇石古玩商业街: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公园。结合世界文化遗产公园内的文化产业园建设,整合我市现有奇石、古玩、字画交易资源,打造我市奇石、古玩、字画等特色商品消费街区。

观礼古镇商业街:位于讨赖河以南。结合观礼古镇文化休闲生态旅游综合景区建设,打造边关驿站形式的丝路特色仿古商业街区,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特色商业名片。

华强旅游商业街:位于南市区,北横二路与纵十三路交汇处。建设一条集购物、餐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商业街,完善华强方特欢乐世界的旅游服务、消费服务功能。

3.零售商业提升工程

以创新零售商业业态、提升零售商业档次为宗旨,推进雄关商厦、一得乐商场、万豪酒店、紫轩国际等零售商业设施建设,加快红星美凯龙家居建材广场等项目建设步伐,推动南市区商业中心内城市综合体、购物中心等主力商业网点建设,引导现有商业设施改善经营环境,鼓励发展体验式商业设施。

雄关商厦:位于新华中路东侧,雄关宾馆原址,总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400平方米。建设集商业、酒店、写字楼为一体的大型商业设施。

一得乐商场:位于新华中路西侧,一得乐商城原址,总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大型商业及住宅。

紫轩国际:位于新华中路西侧,五一商场原址,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建设集生态景观商业、娱乐、休闲、餐饮等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商业设施。

万豪酒店:位于新华中路东侧,总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建设集商业综合体、商业步行街、五星级酒店、影院、超市等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设施。

红星美凯龙家居建材广场:位于明珠东路北侧,总占地面积600亩。建设集集家居选购、家居定制和休闲消费为一体的综合家居建材广场。

4.商贸便民工程

结合老城改造、新区建设以及大型房地产项目开发,推动社区商业中心及社区商业服务网点建设和改造,引导我市居民生活消费便利化、品质化发展。

社区商业中心建设和改造:新建嘉兴西路社区商业中心、富力社区商业中心、安远社区商业中心、体育大道社区商业中心、北横七路社区商业中心,改造提升迎宾东路社区商业中心、明珠路社区商业中心、富强东路社区商业中心、嘉文路社区商业中心、迎宾西路社区商业中心,形成以综合超市、标准化菜市场为主力的社区一站式服务中心。

社区便民市场建设:新建天诚惠民农贸市场、雨顺农贸市场、文化路社区农贸市场、体育大道标准化菜市场、五一南路标准化菜市场、安远社区标准化菜市场、南市区农贸市场、北横七路标准化菜市场,

城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改造提升城区富强市场、建设市场、迎宾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阳光市场、佳禾市场、同乐市场,引导马路市场入室交易。

5.市场物流优化工程

逐渐引导城区现有和新建的商品交易市场、商贸物流设施向嘉东市场聚集区布局,支持安远沟综合交易市场、天诚美居家居文化产业园规模化、标准化运营,加快西部春光农产品市场、旧货交易市场、二手车交易市场、金翼城乡电商快递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优化我市大宗商品流通设施布局,完善商贸物流配送功能,提升我市商贸影响力和竞争力。

西部春光农产品市场:总占地面积28.3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5亿元,拟建设16栋交易商铺楼,6个蔬菜交易大棚,2个恒温保鲜库,配套建设监控中心、结算中心、检测中心、配送中心、货运中心、公寓楼等。

旧货交易中心:位于嘉东工业园区,总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新建二层商业楼两栋(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新建钢架大棚12个(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

金翼城乡电商快递集散中心:位于安远沟建材综合交易市场院内,总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建设城乡电商快递分拣仓储中心、农业(水果、蔬菜、畜牧及农副产品)电商商品仓储中心、物流仓储中心、冷链及加工仓储中心、海鲜水产仓储中心、跨境电商商品仓储中心、同城物流配送中心、数字化仓储管理中心等。

二手车交易市场:位于嘉东工业园区,总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及规模:新建办公用房2000平方米,配件销售大厅两间1000平方米,4间车库1500平方米,道路及拆解大棚1.7万平方米,彩钢配件库2000平方米。

6.商务现代化工程

顺应现代信息技术进步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趋势,大力推进商务信息化,提升我市商务现代化水平。

智慧商圈:完善新华路城市商业中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无线网络覆盖,整合商业中心内商户资源,建设集合商业信息、促销信息、停车服务、位置服务等多种功能的智慧商圈。

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中心:继续推动我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中心,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提供发展指导、金融支持、政策发布、人才培训、业务交流等服务。

南市区电商产业园:依托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电商孵化基地、嘉峪关特色产品线下体验馆等,大力引进电子商务、信息软件、设计研发、营销推广、专业咨询、仓储物流等企业。

7.商务扩大开放工程

紧抓“一带一路”、甘肃省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以及向西开放的政策机遇,推动机场航空口岸开放,建设国际空港、国际港务区和铁路物流中心建设,为我市提升商贸影响力、壮大对外贸易规模提供有利基础。

机场航空口岸开放:依托嘉峪关机场改扩建项目,逐步完善口岸设施设备,前期开通国际旅游包机,在此基础上积极申报设立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开放,将机场航空口岸建设成为西北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国际航空客货运口岸,推动建设内陆开放性的航空港区,推动我市对外贸易的发展。

国际港务区:总占地面积29.71平方公里,由铁路物流园、大草滩编组站、多式联运物流园、国际空港、嘉东物流园、高铁新成六大功能组团组成。第六章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协调制度,推进部门合作机制

成立我市促进商务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商务发展年度目标,加强对商务工作的领导监督作用,全力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制定招商引资、商贸发展管理办法,引导批发零售业、商贸物流业及外贸经济有序发展,保障流通安全。同时统筹协调各部门的分工协作,加强商务部门与城市规划、交通、招商、旅游、文化等部门的协作,协调各部门解决商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调动各部门职能作用,形成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商务快速发展的工作机制。

二、营造有利政策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级主管部门出台的一系列开拓市场、促进消费、支持商务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商务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大力招商引资,提供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吸纳民间资金投资建设商贸服务业项目,认真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政策规定和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同时综合运用政策奖励、银行贴息等手段加强财政扶持,加强对流通龙头企业、重点商品交易市场、商贸流通设施、外贸流通项目以及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完善招商引资政策

在充分优化现有存量商业资源的同时,面向甘肃省及周边地区开展招商对接活动,吸引民营资本、海外资本投资,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通过城市品牌招商与服务政策招商相结合、整合信息招商与专业机构招商相结合、网络招商与传统招商相结合、园区招商与产业招商相结合、举办节会招商与企业协会招商相结合等多种手段方式提高招商的成功率,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同时,积极放宽招商引资政策,对有利于促进我市整体经济发展的商业企业和商业项目给予政策支持,凡国家法律法规未明令禁入的商业领域,全部向外资、社会资本开放,可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进入,并实行同等待遇。

四、加强市场运行监管,提升商务发展环境

加强对生活必需品和重点商贸行业的预测预警,及时准确地发布市场信息。建立生活必需品市场应急预案,积极有效地应对市场异常波动。创新监管方式,深入开展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活动,开展消除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打击侵权假冒、专利执法及电视购物等专项整治活动。坚持规范与引导相结合,突出强化成品油、再生资源、拍卖、典当四类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商业欺诈和非法传销活动,加快推进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努力营造良好有序的商务发展环境。

五、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商务人才素质

强化对领导干部商务知识的培训,采取正规教育与岗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现有管理队伍的商务素养。鼓励企业引进商务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团队,建成一个由熟悉商务发展、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的现代商务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高素质商务人才队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专业培训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建立教育实践和培训基地,加强从业人员在职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再培训工作,推动实用型人才培养,努力构建省内领先的商务人才集聚地。

六、加强舆论宣传引导,传播良好商务形象

加大城市商务法规、优势政策及商务形象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推介活动,筹备各项节会并积极参加周边城市举办的知名商务展会。同时可依托商务局网站、政务公开大屏幕、移动宣传板以及各级新闻媒体以商务信息、图片新闻、专版专访、专题连续报道等多种形式集中进行宣传,将我市当地特色商贸产品、当地品牌企业及商务发展方面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推广出去,大力展示我市良好的商务形象,扩大城市商务发展的影响力及竞争力,为吸引外资、加快推进商务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

【市“十三五”商务发展规划】相关文章:

1.保安部年度总结保安年终总结13篇

2.优秀话务员工作总结4篇(2024年)

3.2024年度造价工程师年终个人工作总结5篇

4.个人总结结尾7篇【通用文档】

5.2024年关于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情况述责述廉报告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