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州委常委、县委书记同志6月7日在镇、乡、乡、镇现场调研村集体经工作安排。6月17日接到县政府领导批示,领导高度重视我县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于6月17日组织局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工作人员专题研究,听取相关建议和意见。现将近期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为了扎实推进该项工作,于6月19日向各乡(镇)印发了《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关于报送村集体经济相关材料的通知》,及时准确收集村集体经济相关基础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并安排工作组进行调研,为下一步做强我县集体经济方案打下基础。
(一)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资金发展村集体经济。在2017年、2018年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利用省财政资金2000万元,整合资金600万元、援助资金63万元集中资金支持17个乡(镇)27个具有本村特色的产业项目。通过全县筛选有一定集体经济基础的27个行政村,进一步夯实集体经济基础,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一村带五村或1+n模式辐射带动其他行政村集体经济发展。依据本村资源禀赋,以加工旅游产品1个,入股联合经营13个,乡村旅游10个,种植业2个,加工业1个,共27个试点集体经济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优势产业发展。
(二)利用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发展村集体经济。2016至2017年分批拨付到位扶持基金总资金2689万元(其中48个贫困村2449万元,非贫困村240万元)。直接借支给贫困户296万元,用作发展村集体经济1522万元。利用扶持基金发展产业。48个贫困村,建设76个集体经济项目(其中种养业类30个、旅游业类5个、41个其他类)。72个非贫困村39个村集体经济项目(其中种养业类3个、旅游业类2个、34个其他类)。
全县村集体经济因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基本上是打包出租,一次性收取租赁收入或按股年度分红。截止2018年底,实现总收益430.22万元,实现贫困户年人均分红111.58元,非贫困户年人均分红94.47元。改变集体经济空壳化,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实现农民共同富裕。
(一)缺乏稳定固定的收入来源。我县120个村发展不平衡,村与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差距大。可供开发利用资源少,很难找到好的发展项目,无稳定的收入来源,大部分村没有自身经营性收入,主要靠上级划拨的办公经费维持运转。
(二)缺少积极肯干的年轻人才。一是大部分年富力强、懂经济、有头脑、有闯劲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或创业,导致多数留在农村的人年龄偏大,且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缺乏经营能力。二是自脱贫攻坚以来,村干部工作任务加重、压力大,没有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摆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上,工作思路老套,抓农村经济因循守旧、按部就班。三是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的思想认识程度不高。对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认识模糊,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劲头足,但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积极性,有畏难情绪,还有少数干部群众集体观念淡薄,认为发展集体经济与自己无关,费力不讨好。这些错误的认识,成为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集体资产利用率低。各村闲置或低效使用的村公所、旧学校等集体固定资产,村集体资产和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村集体无能力统一经营资源和资产,不能长期高效利用现有资源和资产,制约了就地发展潜力。
(一)夯实队伍,增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战斗力。建设一支优秀的村级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拓宽选人渠道,注重从致富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中选配村干部和后备干部。
(二)因地制宜,制定壮大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子。围绕特色种植、养殖大力实施“发展园区战略”,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和引进经营主体落户园区,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鼓励产业基地建设,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强化农民综合素质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创业能力培训。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拓展特色民宿乡村旅游发展,推进生态观光旅游的适度开发,多方拓宽收入渠道。
(三)建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长效机制。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也是非常重要的调控和管理手段。党委、政府应该充分研究论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对于真正带领群众致富,走合作化、集体化道路的村级组织,给予充分肯定,并予以资金倾斜扶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力量。
【近期开展村集体经济工作报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