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认真读了关于吴正宪老师的两本书。身为特级教师的吴老师依然依恋着她的数学课堂,珍惜着每一次与孩子们交流的机会。讲台上的吴老师以崭新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策略,激发着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将我带入了深深的思考。吴老师说过:“让数学课更具有数学味”,即:“夯实数学基础、教出数学味道——数学思想、方法;
教出数学品位——数学的文化历史;
教出数学境界,教出人文精神。”因此,它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一个优秀教师的素质结构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理想的教师,应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把传授知识、启迪思维、完善人格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智慧型教师。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对卓越有绝对的追求,无论是在教学还是教研上,都永远不能安于现状,持续地追求做得更好。在今天,有很多需要我们教师做出改变。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话语权教给学生等等。生活的乐趣在于努力奋斗的过程,在于创造,不在于拥有,不在于结果。可能大家都有一种体会,人一旦没事干,就会陷入无聊、空虚、慌乱、苦闷、沮丧甚至恐惧之中,同样也倍受煎熬。难怪说——工作着是美丽的!工作起来生活更充实了,心情也会自然的变得畅快了,犹如紧闭的窗子一打开,透进阳光般美丽!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付出的是汗水、心血和智慧;
工作的过程体验的是创造的快乐,是奉献的幸福,是分享的欣慰,是温馨的情谊!人在工作中就生活在一种特定的圈子里,生活在种种关系中,这应是人生的基础,也是生活的要义。
我曾写下这样一段课改感言:在实行课改的今天,当一名教师很幸福,学生是我的最爱!哪怕自己有多疲惫,当走上讲台时,我依然神采奕奕;
哪怕自己有多不开心,当看到学生时,我依然笑若莲花!我与学生一起在课改的路上前行,我与学生一起品味数学之美,与学生一起分享课改带给我们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在三尺讲台上,有我的幸福、我的爱。做教师,真好!
一位教师要取得成就,必须要具有奋斗感,只有不断地努力,为自己的目标不断奋斗,那么就一定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当然除了不断奋斗,教师具有专业感和亲和感同样是取得成功的不可缺失因素。而一个具有智慧感的教师才是一个更完美的教师。真正的教育世界里,教师付出的全是智慧,只有智慧的教育才配得上塑造人的灵魂的事业。教师无论在教育还是教学处处需要运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只有具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对教育做出更多贡献,才会让教育事业发挥出更璀璨的光芒。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新课程体现出以下三大课堂教学理念:
1、生活性——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追求教学的真实性,淡化教学的纯艺术性追求,即教学语言滴水不漏;
教学环节天衣无缝;
细节处理独具匠心;
时间安排精确无误;
教学运行波澜壮阔。我们宁要有缺陷的真实,也不要虚假的完美。要回归生活,强调对话、交往、互动的生成性教学。
2.发展性——发展性教学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强调课堂上师生互动,关注课堂中愉悦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新课程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3.生命性——生命化教学要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体验和感悟,这是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境界。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中做出过这样一连串的追问:“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也许,还可以再列出一百个这样的问题,但却不可能穷尽一个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可能发生的一切。”这不正是我们新课程苦苦探求的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吗?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生活性体现了对学生的现实关怀,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
发展性体现了对学生的未来关怀,让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
生命性体现了对学生的终极关怀,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就会使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认同“数学是一种文化”这一观点,认为要用文化润泽数学课堂”,丰富数学原本具有的意蕴。试想,倘若教师在课堂中只认同数学是一门技术,那么习得、模仿、练习、熟练化势必会成为数学课堂中的强势语言。生活在这样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如何去触摸、领略数学那开阔、丰富、优美、甚而是动人心魄的一面?换一个视角,在我们的课堂中,倘若数学不再只是数字、符号、公式、规则、程序的简单组合,透过它们,我们可以感受数学丰富的方法、深邃的思想、高贵的精神和品格,领略数学发展进程中的五彩斑斓、多姿多彩,分享数学前行足迹中的创造、超越及其背后折射出的人类的智慧和人性光芒,此时的数学,又将以怎样的姿态展现在课堂?
在我的心灵深处,升腾起一种教育的精神和力量,它将使我们的教育生命同青春一样热血沸腾、轻舞飞扬。只怕心老,不怕路长。活着一定要有爱,有快乐,有梦想!
【读吴正宪老师的书有感,上有数学味的数学课】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