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局遵照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部署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内涵,坚持防震减灾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防震减灾的思想意识,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努力提高防震减灾工作实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中国南北地震带中段,域内有龙门山、岷江等多条活动断裂分布,地震活跃,过去五年中县境内共发生三级以上地震16次,其中3.0到3.9级15次,4.0到4.9级1次,最大地震是2017年2月26日在水磨镇发生的4.0级地震。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特别是2008年8.0级特大地震后,当地财政不断加强财政投入,2017年投入270万元新建映秀地震台,并保障每年10万专项运维经费。**地震监测预警、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机制等工作得到了大力的完善和提升。
——监测预警能力不断提升。一是不断加强监测手段。“5.12”特大地震后,在我县原有测震、地壳形变等监测手段的基础上,新增地下流体、地磁等监测手段,目前我县境内建有2个地震台,配置各类监测设施设备共33台(套),其中:测震1台、强震2台、前兆5台、跨断层水准仪16台,地震预警烈度仪7台、gps观测仪2台。二是与县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合作建立了预警系统,通过广播电视台实行地震实时预警。三是有力推进国家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工程,现已基本完成境内征地工作。四是加强水库地震地震监测台网建设监管,对境内沙排电站、紫坪铺水库地震专用监测台网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对未按要求建设地震专用监测台网的企业,发出整改通知,明确提出整改时限。五是积极开展新技术推广应用。在映秀镇社区居民安置区、**第一小学安装了广州大学工程多分量地震监测仪,另外还对**灾后重建的推广的抗震技术、隔震技术已进行为期近十年的24小时远程跟踪监测,监测所得数据用于建筑工程地震抗震、隔震研究。六是完善群测群防监测体系,在全县12个乡镇(包括卧龙、耿达二镇)建立了地震群测群防网宏观观测站,明确了地震宏观观测站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能职责,开展技术培训。七是扎实开展宏观异常核实工作,做到“异常落实不过夜”。
——地震应急机制不断健全。不断完善地震应急体制机制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地震应急预案的备案、监督、评估和动态管理制度,提高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协同性,完善应急预案体系。二是定期组织综合性应急演练,督促指导乡镇、学校和重点企事业单位应急演练常态化制度化,强化应急演练机制。三是设立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完善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四是建立地震应急响应机制,针对县域内有感地震开展现场调查处置。五是完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组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共58支。六是依托公园、绿地、体育场馆等建成地震应急避难场所22处,推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准化建设。
——不断建立健全地震预警系统。一是尝试性在全县安装9套地震预警系统,开展预警试验。二是全力推进国家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工程在我县实施,全面提升预警覆盖面和地震预警服务质量。三是管好用好地震监测数据,数据实时传输省、州地震部门。
——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不断加强。认真贯彻落实省州文件会议精神,加强地震应急处置能力。一是按照地震应急响应机制,对2017年2月26日在水磨镇附近(北纬31.02°,东经103.36°)发生的4.0级地震进行了有效应急处置,快速派出现场工作组开展现场处置。二是在“8.8”九寨沟7.0级地震发生后,我县庚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县防震减灾局搜集整理监测数据及各乡镇受灾情况向县委、政府汇报。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防震减灾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现工作人员年龄结构老化,人员年龄结构配置不合理,面临工作断代的隐患。
2、全民防震减灾的意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5.12”特大地震后,社会公众认为**不会再发生大地震,普遍存在侥幸心理,全民防震减灾意识仍需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对地震的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防震减灾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地震监测基础网络建设还需加大投入;
群测群防工作经费少,对群测群防工作向纵深开展造成影响。
三、意见和建议
1、推动大应急机制的落地落实。切实加强防震减灾、自然资源、交通、水务、公安、民政、消防、武警、气象等相关部门与乡镇之间的联动性。
2、建设多灾种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发实用功能。
【某县防震减灾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1.商场营业员工作总结11篇
2.2024体育教师期末工作总结14篇
3.2024年建筑工程测量年终工作总结开头3篇【完整版】
4.2024工作总结和自我评价总结12篇(完整)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