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生属于青年初期,这是学生身心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他们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而作为中专生,恰恰在这个关键时期,他们被隔离于高中校门之外,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尊严,这两方面原因造成中专生有以下心理特点:
首先是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观点上往往带有偏激性和片面性,热情与冷漠不断转换,情绪变化迅速;
他们常把坚定与固执、勇敢与蛮干、投机取巧与聪明、自以为是与自信混为一谈,事非判断能力差。
其次是自我意识膨胀,关心自已在群体中的”地位”,过分在乎自己的形象,尤其是现在网络等媒体的一些片面导向下,过于的特立独行成了他们的追求。同时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受不了屈辱和冷漠,自视甚高,对自已的评价也往往是一切都好,甚至能力非凡。而一旦碰到挫折,就会因觉得理想与现实相差太远而意志消沉,颓废,甚至一蹶不振,破罐破摔。
再次是品德发展不平衡。由于中专生所处的特殊的年龄段,再加上在初中多遭遇稍显不公平的待遇,就造成了大部分中专生在品德发展上的特殊性,即觉得别人都对不起自己,我何必为了他人而奉献,也就逐渐形成只求索取,不讲奉献,缺乏对他人、父母、集体、社会的责任感。
基于中专生以上的特点,他们在中专的学习和生活中就会暴露出很多问题,尤其他们在各个初中校集合到中专校以后,大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集体的胆量大,于是小到诸如迟到、早退、上课睡觉、吃零食、玩手机,大到吸烟、饮酒、男女交往过甚、欺负弱小,集体群架等许多问题便暴露出来,而这就为中专校班主任在管理上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在一定意义上讲,一线的中专班主任不能称为教育家,但是至少是教育管理的实践者,是中专校中压力较大的群体。
而如何缓解压力,管理教育好这些中专生,就成了中专班主任值得深究的课题。根据我多年的教育管理经验现将中专校班主任的一点经验总结如下:
谋事于前
所谓谋事于前,就是要正确分析自身优势,更要摸清楚自己所带学生的特点,
即知己知彼。
在战略层面,在接一个新班之前,我首先研究他们的档案,同时积极和初中校的班主任取得联系,取得第一手资料,对学生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和他们的家长进行逐一沟通,一方面了解学生的状态,一方面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更重要的是,有其父必有其子,通过与家长的语言沟通就能初步了解其子女的性格等特征。通过这些工作对学生形成一个初步认识,包括社会关系,家庭环境、父母的情况及所受教育等,同时,对重点的学生心中有个数。
在具体的事情上,在接班以后,把事情想在前面,尽量不让他们的违纪、违规行为形成事实。中专校的学生学习生活,无外乎宿舍、楼内、操场,楼内也就是教室、实训室、机房。所以我觉得作为班主任这几个地方转到了,就能基本保证班级顺利运转。其他诸如迟到、上机课体育课不爱去,上机不带鞋套等都在提前的巡视中基本解决了。总之,谋事于前就是尽量在事前摸清学生情况,针对重点学生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到、想全,力争将它们化解在萌芽状态,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顺利进行。
控事于中
事前工作做的越细致,出问题的概率就越低,但是不代表就不问题,一旦真
有了问题,尤其是突发情况,就是考验一个班主任能力的时候了。每临大事有静气,遇到问题,班主任首先做到的应该是沉住气。不要轻易下结论,多听,多观察,少说,尤其不要轻易发火,说话之前你是话的主人,话说出来自己就成了话的奴隶。遇到问题,首先是防止事情继续恶化,同时尽量把影响降到最低,有目的进行冷处理,尤其是遇到群体性的打架事件,以及家长情绪比较激动的时候可以做一些让步,但是对于原则性问题决不妥协,有理,有力,有节。
到具体事例上,比如遇到学生迟到等小问题,不要一味责怪,要多从关
心的角度,给其解释和改过的机会。而遇到比较严重的情况,比如打群架等,首先是严厉制止,其次是适当降温,再次是了解症结所在,解决矛盾,最后是批评教育引以为戒。
成事于后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出了问题不要一味的怨天尤人,那于事无补,只
能摧毁自己的信心和在学生及领导老师心目中的形象,要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有些问题晚出不如早出,出问题说明自己的工作有欠缺,暴露出的正是自己需要加强的方面。所以一定意义上讲,出了问题正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促进,是反作用力。
我所带的班级曾经因为一次突然的加课,出现了集体离校的情况,全班46名同学,在补课时候只剩下了13名男生。遇到这种情况以后,我首先告诫自己,冷静,同时迅速和校领导取得了联系,并初步把自己先安抚在校学生,再给离校学生发短信,同时和其父母联系,让这些学生回来上课的想法作了汇报,在得到肯定以后,分步实施。先到班里和留下来的学生学生谈心,尽量做到表情轻松,对他们的表现提出表扬,同时顺便说出对离校的同学的处理方法,让他们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同时,积极和离校学生取得联系,希望他们回来。再就是和家长取得联系,得到家长的一致支持。
这次的事情,以所有学生都返回学校为结束。同时,针对这次问题,我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总结,找了全班所有的学生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可以说正是有了这次事件,是我和学生之间建立了真正的感情,看着他们腮边悔恨的泪水,我的心情也颇为激动。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个班几乎没有出过什么问题,大难兴邦,出了问题,只要正确处理,就会变坏事为好事,正是所谓成事于后。
在《青年文摘》上看了一篇文章,我觉得对我们中职班主任应该有益处,现抄录如下: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我觉得这个故事说明: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消弭矛盾于无形,可能会让人觉得自己好像很平庸,不如那些治乱高手那样名气响亮,可是这才能真正报证正常的教学秩序,而控事于中,是正确处理问题,成事于后,则是辩证的利用问题,达到教育管理的新高度。
【班主任心得总结:谋事于前,控事于中,成事于后】相关文章: